一篆烟消系臂香,闲看书册就牙床。
莺声冉冉来深院,柳色阴阴暗画墙。
眼底落红千万点,脸边新泪两三行。
梨花细雨黄昏后,不是愁人也断肠。
一篆烟消系臂香,闲看书册就牙床。
莺声冉冉来深院,柳色阴阴暗画墙。
眼底落红千万点,脸边新泪两三行。
梨花细雨黄昏后,不是愁人也断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春天里对逝去美好时光的哀怨与怀念。开篇“一篆烟消系臂香,闲看书册就牙床”两句,从生活琐事入手,展现了女子独处时的情景。她身边弥漫着熏香的气息,而她则沉迷于书籍之中,仿佛在寻找心灵的慰藉。
接下来的“莺声冉冉来深院,柳色阴阴暗画墙”两句,则通过莺鸟的鸣叫和柳树的颜色,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这里的莺鸟不仅是春天的象征,也可能暗示着女子内心的情感波动,而深院与阴暗的画墙,则增添了一种封闭与隔绝之感。
“眼底落红千万点,脸边新泪两三行”这两句直白地表达了女子的悲伤,她可能经历了爱情的失意或其他生活的挫折。泪水在眼中打转,脸上则留下了新的泪痕,展示了她内心深处的痛楚。
最后,“梨花细雨黄昏后,不是愁人也断肠”两句,将春天特有的景象与女子的情感相结合。梨花在细雨中显得更加脆弱,而黄昏时分则让这种脆弱感变得更加突出。这里的“不是愁人也断肠”,可能暗示着即使没有明显的忧虑,内心的痛苦也是无法忍受的。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女子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面对失落时的无奈与哀愁。
凤林诗老,爱云岩鹤涧。两屐孤篷岁寻遍。
把英雄儿女,白石清泉,研秋露,细向松窗编纂。
兹丘原胜地,往迹千年,不共昆明劫灰变。
怎我梦来时,水走峰移,似一夜、铎声驱转。
倒不如、卧向卷中游,还识得庐山,旧时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