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儒避书烟,逃难商山下。
安刘亦谩耳,后世巧模写。
智琼果何人,一笑示幻化。
蛮触聊寓言,此亦何足讶。
未知采芝人,何如种桃者。
秦儒避书烟,逃难商山下。
安刘亦谩耳,后世巧模写。
智琼果何人,一笑示幻化。
蛮触聊寓言,此亦何足讶。
未知采芝人,何如种桃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密所作的《次韵山庄杂咏十首》中的第三首,名为《商乐》。诗中以“秦儒避书烟,逃难商山下”开篇,描绘了秦儒在战乱中逃避书卷之烟,逃至商山下的情景,隐喻着知识与避世的矛盾。接着,“安刘亦谩耳,后世巧模写”,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安刘之举的讽刺,指出后世往往模仿历史,却未必能理解其深层含义。
“智琼果何人,一笑示幻化”一句,借智琼之事,探讨智慧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暗示智慧并非万能,有时只是对现实的一种幻化。随后,“蛮触聊寓言,此亦何足讶”通过引用“蛮触之战”的寓言故事,说明世间纷争往往源于误解和偏见,对此不必过分惊讶。
最后,“未知采芝人,何如种桃者”以采芝人与种桃者为喻,表达对隐逸生活与世俗生活的思考,似乎在问:追求仙草的人与种植桃树的人,哪一种生活方式更值得追求?整首诗以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智慧、现实等多重层面的洞察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