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无直波,造化妙融结。
凝此秋一湾,知几翠屏折。
丛芦窈然青,危石蠢尔凸。
岂愁顽蛟蹲,到寺渐奔泄。
群峰密构接,高蹠忽踏裂。
虹梁轶天半,垒石补空缺。
千夫挽长茭,哀过啼猿切。
迢迢孤蓬眠,况有万里别。
江流无直波,造化妙融结。
凝此秋一湾,知几翠屏折。
丛芦窈然青,危石蠢尔凸。
岂愁顽蛟蹲,到寺渐奔泄。
群峰密构接,高蹠忽踏裂。
虹梁轶天半,垒石补空缺。
千夫挽长茭,哀过啼猿切。
迢迢孤蓬眠,况有万里别。
这首清代诗人杭世骏的《中宿峡》描绘了江流曲折、自然景观壮丽的景象。首句“江流无直波”展现了江水的蜿蜒流动,富有动态美。"造化妙融结"则赞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各种景致巧妙融合。接下来,诗人通过"秋一湾"和"翠屏折"形象地描绘出秋天江湾的秀美,暗示着山峦如屏风般连绵。
"丛芦窈然青,危石蠢尔凸"细致刻画了芦苇丛生和险峻石头的对比,生动而富有立体感。"顽蛟蹲"暗指江中的蛟龙,随着水流逐渐平缓,仿佛要冲入寺庙,增添了神秘色彩。"群峰密构接"描绘了山峰的密集与连绵,"高蹠忽踏裂"则写出了山势的陡峭和壮观。
"虹梁轶天半,垒石补空缺"运用夸张手法,形容桥梁如彩虹横跨天际,山石填補天空的空隙,展现出峡谷的雄奇。"千夫挽长茭,哀过啼猿切"描绘了劳作的人们和哀鸣的猿猴,增添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色彩。
最后两句"迢迢孤蓬眠,况有万里别"以孤蓬自比,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孤独感和对远方的思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孤灯相对。万千回转侧,总不成睡。
独自烧香,独自关门,却又自己安慰。
当初记得曾孤另,也不像、这般牵系。
向五更、时分雨儿,似哭被儿如水。
若说轻离轻别,多应自错了,埋怨谁是。
思与不思,忘与不忘,只好凭他心里。
从前悟得伊家意,止不过、要侬憔悴。
到而今、病染昏沉,也索教人存济。
把酒送君歧路侧。残菊疏杨留落日。
轻裘短剑入皇都,天涯谁个非相识。风流年少客。
青山碧水供行色。听旗亭,秋棠佳句,声价重京国。
董生对罢天人策。身惹御炉香拂拂。
玉阶醉插杏花游,金闺夜点红灯出。功名安可测。
三公那必皆头白。莫留连,布帆高挂,快趁西风力。
秋客多萧索。看船头、西风淅沥,暮云寥廓。
落日危亭荒草岸,一叶小舟初泊。
倚双桨、清尊孤酌。
欲酹王孙何处问,但汤汤、淮水流如昨。
碑上字,半斑驳。无聊日把渔竿握。
又谁知、渡罂背水,恁多挥霍。
千古封侯人不少,大半风尘流落。
叹今世、人情更恶。
若肯相逢哀一饭,便万金为报犹惭薄。
吾与母,预相约。
东海蜃楼起,天半泻黄河。
此事茫茫无据,造化究如何。
欲待催烧笔砚,只怕万般愁恨,无处可消磨。
且共狗屠饮,起舞影婆娑。君不见,春来去,落花多。
少年易老,问谁有计驻羲和。
叹我壮怀未遂,腰下宝刀难脱,惆怅已蹉跎。
不惜唾壶缺,且自发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