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蜃楼起,天半泻黄河。
此事茫茫无据,造化究如何。
欲待催烧笔砚,只怕万般愁恨,无处可消磨。
且共狗屠饮,起舞影婆娑。君不见,春来去,落花多。
少年易老,问谁有计驻羲和。
叹我壮怀未遂,腰下宝刀难脱,惆怅已蹉跎。
不惜唾壶缺,且自发悲歌。
东海蜃楼起,天半泻黄河。
此事茫茫无据,造化究如何。
欲待催烧笔砚,只怕万般愁恨,无处可消磨。
且共狗屠饮,起舞影婆娑。君不见,春来去,落花多。
少年易老,问谁有计驻羲和。
叹我壮怀未遂,腰下宝刀难脱,惆怅已蹉跎。
不惜唾壶缺,且自发悲歌。
这首清代佟世南的《水调歌头·放歌》描绘了一幅壮丽而略带苍凉的画面。开篇以“东海蜃楼起,天半泻黄河”起兴,展现出海市蜃楼的奇幻景象,黄河仿佛从天而降,气势磅礴。接下来诗人感叹自然造化的神秘莫测,表达出对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
“欲待催烧笔砚,只怕万般愁恨,无处可消磨”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忧虑与愁绪,他试图通过写作来排解,却又担心这些情感无法得到释放。“且共狗屠饮,起舞影婆娑”则转为一种自我解脱的方式,与朋友饮酒作乐,借舞蹈暂忘忧愁。
“君不见,春来去,落花多”进一步抒发了时光流逝的无奈,春天的离去和落花的凋零象征着青春的消逝。“少年易老,问谁有计驻羲和”直接表达了对青春不再的惋惜,以及对时光停留的渴望。
“叹我壮怀未遂,腰下宝刀难脱,惆怅已蹉跎”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遗憾,即使身佩宝刀,也无法改变岁月的无情。“不惜唾壶缺,且自发悲歌”最后以豪放不羁的态度,决定纵情歌唱,尽管人生短暂,也要尽情享受。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叹,又有对人生的哲思,展现了佟世南独特的艺术风格。
岁暮溪头欲雪天,思归频问社桥船。
心知篱落梅花树,已有寒香似去年。
不到庐山不是僧,斯言斯语亦何曾。
珙今兴尽还归去,五老依前倚碧层。
年来个事带誵讹,十卜千干不较多。
狭路相逢略抬手,看伊眼脑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