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不见杜陵老,折得青松度水归。
- 鉴赏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晁贯之的《句(其二)》。诗中描绘了一幅隐士归隐山林的画面,充满了淡泊与宁静之美。
“草堂不见杜陵老”,开篇即以“草堂”二字点明了隐居之所,暗示出诗人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杜陵老”可能是指杜甫,这里借指古代文人或隐士的形象,表达出对过去文人雅士生活状态的怀念与向往。然而,“不见”二字则透露出一种遗憾与无奈,仿佛是说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隐逸生活已经不再,令人感慨万千。
“折得青松度水归”,紧承上句,描述了主人公在归途中折取青松的情景。青松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高洁的品质,通过这一细节,诗人巧妙地传达出自己虽身处尘世,但内心仍保持着对自然与高尚品格的追求与向往。而“度水归”则进一步渲染了归隐的意境,仿佛主人公正穿越山水,向心中的理想之地进发,充满了诗意与遐想。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比与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某种疏离感。在宋代文人中,晁贯之以其清雅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提刑度支王店鸡诗
王店有邮吏,养鸡殊可笑。
昂然处高襟,不肯以时嘂。
官有宿此者,西征待初晓。
鸡竟不一鸣,问吏吏已告。
云此最荒绝,左右悉蓬蓼。
狐狸占为宅,恣横不可道。
前此三四鸡,一一遭其暴。
寻声即知处,尽获爪牙吊。
自后始得此,其若有人教。
东方或未明,群丑尚腾趠。
此鸡但钳结,直伺太阳耀。
虽然谓失旦,似得保身要。
官曰此何用,不然则宜粜。
不见不鸣雁,先死盖自召。
天下已明白,岂假更喧闹。
徒尔费稻粱,曾莫知所报。
吏云官言是,且愿勿嘲诮。
知是本在人,此物何足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