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澹残星,车马各有之。
心落声利间,摇摇无静时。
幽人独朝彻,蟾光濯涟漪。
赋诗鸥鹭边,妙绝中郎词。
青时正相向,白驹忽已驰。
归来过我谈,闻风徒振衣。
东方澹残星,车马各有之。
心落声利间,摇摇无静时。
幽人独朝彻,蟾光濯涟漪。
赋诗鸥鹭边,妙绝中郎词。
青时正相向,白驹忽已驰。
归来过我谈,闻风徒振衣。
这首诗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状态与心境。前四句“东方澹残星,车马各有之。心落声利间,摇摇无静时。”以淡淡的东方晨曦和繁忙的车马景象,隐喻着世俗社会的喧嚣与忙碌,人们的心灵在名利的追逐中飘摇不定,无法找到片刻宁静。
接着,“幽人独朝彻,蟾光濯涟漪。”转而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场景,他独自在清晨的宁静中,沐浴在月光下,内心澄澈如水,远离尘嚣。这种对比鲜明地展现了两种生活态度:一种是追求物质与名利的世俗生活,另一种则是追求心灵纯净与自然和谐的隐逸生活。
后四句“赋诗鸥鹭边,妙绝中郎词。青时正相向,白驹忽已驰。”进一步深化了这一对比。隐士在鸥鹭之间吟诗作赋,展现出超凡脱俗的才华,如同古时的才子蔡邕(中郎)一般。而“青时正相向,白驹忽已驰”则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无论是忙碌于世事还是追求内心的平静,最终都逃不过时间的流逝。
最后,“归来过我谈,闻风徒振衣。”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敬佩,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反思。通过与隐士的交流,诗人或许能暂时忘却世俗的烦恼,获得心灵的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两种生活方式的对比,探讨了人在追求物质与名利的同时,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纯净,以及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精神寄托的重要性。
我思程伯子,试令晋城邑。
岂弟父母人,一念诚恳恻。
存心民必济,正己吏自格。
虽然一邑小,允矣天下式。
槃槃古东阳,亶为礼义国。
弦歌视曲阜,岂惟文公泽。
尚想兴学功,百年未陈迹。
古来号难治,此语谅非必。
人怀学道心,功化亦俄刻。
重惟伊洛传,道南此其脉。
家传馀政谱,师授存学则。
此邦有美俗,文献犹可及。
接畛皆儒黉,兴起易为力。
当今尚文化,乡校首扶植。
非无善政人,教化岂遑急。
明公下车来,声誉已洋溢。
三年田里间,公来始休息。
简静公优为,不扰知政绩。
山人重期望,亹亹慎无斁。
四海文公邦,正学自兹出。
政教岂殊途,饰吏贵儒术。
善化必因俗,吾世俱有责。
到手事必为,莫让功第一。
《与程县尹》【宋·熊鉌】我思程伯子,试令晋城邑。岂弟父母人,一念诚恳恻。存心民必济,正己吏自格。虽然一邑小,允矣天下式。槃槃古东阳,亶为礼义国。弦歌视曲阜,岂惟文公泽。尚想兴学功,百年未陈迹。古来号难治,此语谅非必。人怀学道心,功化亦俄刻。重惟伊洛传,道南此其脉。家传馀政谱,师授存学则。此邦有美俗,文献犹可及。接畛皆儒黉,兴起易为力。当今尚文化,乡校首扶植。非无善政人,教化岂遑急。明公下车来,声誉已洋溢。三年田里间,公来始休息。简静公优为,不扰知政绩。山人重期望,亹亹慎无斁。四海文公邦,正学自兹出。政教岂殊途,饰吏贵儒术。善化必因俗,吾世俱有责。到手事必为,莫让功第一。
https://shici.929r.com/shici/1rS3c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