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州之水如镜清,宵分偶为道墟行。
中田历乱飞流萤,不闻人声闻蛙声。
新芙蕖叶大于盖,扣舷而歌何泠泠。
舟人遥指称山近,乔木十丈参苍冥。
侍郎讲堂高尺五,重席曾传念台经。
星移物换此事辍,异军化为苍头营。
火攻都督亦健者,愚公那得与山争。
沙虫猿鹤共一叹,不知几度惊山灵。
侍郎飘然蜚遁去,首阳故址伤我情。
年来四海为家久,高陵宿莽连云平。
但见称心寺宇遥突兀,暮钟徐动梵火明。
何来寒芒赤于电,将无大金夫人之神灯。
越州之水如镜清,宵分偶为道墟行。
中田历乱飞流萤,不闻人声闻蛙声。
新芙蕖叶大于盖,扣舷而歌何泠泠。
舟人遥指称山近,乔木十丈参苍冥。
侍郎讲堂高尺五,重席曾传念台经。
星移物换此事辍,异军化为苍头营。
火攻都督亦健者,愚公那得与山争。
沙虫猿鹤共一叹,不知几度惊山灵。
侍郎飘然蜚遁去,首阳故址伤我情。
年来四海为家久,高陵宿莽连云平。
但见称心寺宇遥突兀,暮钟徐动梵火明。
何来寒芒赤于电,将无大金夫人之神灯。
此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道墟乘舟时所见的宁静美景及对历史人物的感慨。首句“越州之水如镜清”,以水喻镜,形象地展现了越州水的清澈。接着,“宵分偶为道墟行”点明时间与地点,诗人夜游道墟。中段通过“中田历乱飞流萤,不闻人声闻蛙声”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自然的和谐,流萤与蛙声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新芙蕖叶大于盖,扣舷而歌何泠泠”则转向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新芙蕖的叶片之大与悠扬的歌声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随后,“舟人遥指称山近,乔木十丈参苍冥”描述了诗人接近称山,只见高大的树木直插云霄的壮观景象。
“侍郎讲堂高尺五,重席曾传念台经”转而提及历史人物,侍郎的讲堂虽小却曾传诵经典,表达了对古代学者的敬仰。接下来的“星移物换此事辍,异军化为苍头营”则是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历史人物的事迹仿佛被遗忘,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军事组织。
“火攻都督亦健者,愚公那得与山争”通过对比愚公移山的故事,表达了对勇敢者的肯定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最后,“沙虫猿鹤共一叹,不知几度惊山灵”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思考,沙虫、猿鹤的共同哀叹,似乎触动了山灵,引发了一系列的感慨。
“侍郎飘然蜚遁去,首阳故址伤我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对逝去时代的哀思。结尾“年来四海为家久,高陵宿莽连云平”则展示了诗人对广阔世界的感慨,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深深眷恋。“但见称心寺宇遥突兀,暮钟徐动梵火明”描绘了寺庙的庄严与宁静,以及时间的流逝。“何来寒芒赤于电,将无大金夫人之神灯”则以神秘的色彩收尾,表达了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对精神寄托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等多方面的情感体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楚江湄,湘娥乍见,无言洒清泪。淡然春意。空独倚东风,芳思谁寄。凌波路冷秋无际,香云随步起。谩记得、汉宫仙掌,亭亭明月底。
冰弦写怨更多情,骚人恨,枉赋芳兰幽芷。春思远,谁叹赏、国香风味。相将共、岁寒伴侣,小窗净、沉烟熏翠袂。幽梦觉,涓涓清露,一枝灯影里。
明月四时好,何事喜中秋。
瑶台宝鉴,宜挂玉宇最高头。
放出白毫千丈,散作太虚一色,万象入吾眸。
星斗避光彩,风露助清幽。等闲来,天一角,岁三周。
东奔西走,在处依旧若从游。
照我尊前只影,催我镜中华发,蟾兔漫悠悠。
连璧有佳客,乘兴且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