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入桑乾塞雁飞,枣郎年少有光辉。
春风走马三千里,不废看花君绣衣。
路入桑乾塞雁飞,枣郎年少有光辉。
春风走马三千里,不废看花君绣衣。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浑壮丽的边塞景象与人物形象。"路入桑乾塞雁飞",开篇即以广阔的自然景观为背景,把读者带到了遥远的边疆地带,桑乾乃古代河流名,塞雁飞则是边塞常见的情景,给人一种苍凉与壮阔之感。
"枣郎年少有光辉"一句,则转而描写人物。枣郎应指的是李属侍御,这里的“年少”表明其青年时期,而“有光辉”则形容其英俊、有才华,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接下来的"春风走马三千里"一句,更是将动感与壮观并存。春风象征着生气与活力,而“走马三千里”则显示了速度与力量,通过这样的描写,我们可以想见诗人心中的豪迈情怀。
最后,“不废看花君绣衣”一句,则以柔和的笔触结束全诗。这里的“不废看花”意味着即便是在紧张的军旅生活中,也不忘欣赏春天的美景,而“君绣衣”则是对李属侍御外在装扮的一种描写,通过这样的细节,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赞赏与期待。
整首诗以其雄浑的气势和精致的笔触,将边塞生活的苍凉、人物的英俊以及自然美景的绚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和艺术风格。
知彼须知此。问筹边、攻守规模,云何则是。
景色愔愔犹日暮,壮士无由吐气。
又安得、将如廉李。
燕坐江沱甘自蹙,笑腐儒、枉楦朝家紫。
用与舍,徒为耳。黄芦白苇迷千里。
叹长淮、篱落空疏,仅馀残垒。
读父兵书宁足恃,击楫谁盟江水。
有识者、知其庸矣。
多少英雄沈草野,岂堂堂、吾国无君子。
起诸葛,总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