贱子原多癖,先生自不闲。
夜归江上梦,晨点雨中山。
寒翠自然积,野云何处还。
愿从幽绝境,对结屋三间。
贱子原多癖,先生自不闲。
夜归江上梦,晨点雨中山。
寒翠自然积,野云何处还。
愿从幽绝境,对结屋三间。
此诗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名为《梁可堂为作山木册因题其上》。黄景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向往。
首句“贱子原多癖”,开篇即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偏爱,将自己定位为一个热爱自然的平凡之人。接着,“先生自不闲”一句,巧妙地将自己与“先生”相对比,暗示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夜归江上梦,晨点雨中山”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夜晚与清晨两个截然不同的场景。夜晚,诗人仿佛在江上漫步,沉浸在梦境之中;清晨,他则在雨中的山中醒来,感受着大自然的清新与宁静。这两句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也寓意着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变化。
“寒翠自然积,野云何处还”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寒翠,指的是山林间积聚的苍翠之色,在诗人眼中,这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慰藉。野云,飘忽不定,象征着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他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渴望。
最后,“愿从幽绝境,对结屋三间”表达了诗人的心愿——希望能在远离尘嚣的幽静之地,建造一间小屋,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一愿望既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也是对理想生活的一种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憧憬。黄景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情感,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完美融合,呈现出一幅动人心弦的自然画卷。
陈丞写竹小尤精,比似湖州太瘦生。
何处月明江上白,千枝万叶送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