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彼须知此。问筹边、攻守规模,云何则是。
景色愔愔犹日暮,壮士无由吐气。
又安得、将如廉李。
燕坐江沱甘自蹙,笑腐儒、枉楦朝家紫。
用与舍,徒为耳。黄芦白苇迷千里。
叹长淮、篱落空疏,仅馀残垒。
读父兵书宁足恃,击楫谁盟江水。
有识者、知其庸矣。
多少英雄沈草野,岂堂堂、吾国无君子。
起诸葛,总戎事。
知彼须知此。问筹边、攻守规模,云何则是。
景色愔愔犹日暮,壮士无由吐气。
又安得、将如廉李。
燕坐江沱甘自蹙,笑腐儒、枉楦朝家紫。
用与舍,徒为耳。黄芦白苇迷千里。
叹长淮、篱落空疏,仅馀残垒。
读父兵书宁足恃,击楫谁盟江水。
有识者、知其庸矣。
多少英雄沈草野,岂堂堂、吾国无君子。
起诸葛,总戎事。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冯取洽的作品,名为《贺新郎·其六》。诗人通过景物描写和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英雄时代的怀念以及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
"知彼须知此。问筹边、攻守规模,云何则是。"
这几句开头以军事谋略为切入点,探讨敌我双方的战略布局,以及如何达到最佳作战状态。这既展示了诗人对兵法的了解,也反映出他对于时局的关注。
"景色愔愔犹日暮,壮士无由吐气。"
这里描绘了一种暮色苍茫、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寂寞情怀。景色愈发显得阴沉,而年轻有为的战士却找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
"又安得、将如廉李。燕坐江沱甘自蹙,笑腐儒、枉楦朝家紫。"
诗人提到历史上的名将廉颇和李广,感叹自己无法像他们那样英勇作战,只能在闲适的环境中享受生活,同时也对那些只会空谈理论而不懂得实践的儒生表示鄙视。
"用与舍,徒为耳。黄芦白苇迷千里。"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策略和选择之间的困惑,以及对外界看似繁杂实际上毫无意义的景象的感慨。
"叹长淮、篱落空疏,仅馀残垒。读父兵书宁足恃,击楫谁盟江水。"
诗人感叹长淮之战的遗迹,和那些已经倾颓的防御工事。他提到阅读古代将领的兵法,但却无法依靠这些知识来确保自己的安全或是对抗自然界的力量。
"有识者、知其庸矣。多少英雄沉草野,岂堂堂、吾国无君子。"
诗人感慨于世上许多英雄豪杰都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土之中,这些人物原本可以为国家带来荣耀,但如今却已经不再被提及。
"起诸葛,总戎事。"
最后,诗人提到了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诸葛亮,将其作为集结战争事务之人的象征。这也许是对自己或他人在乱世中理想中的角色设定的暗示。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回忆,以及对于现实政治局势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于英雄时代的渴望以及对于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