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长心益衰,读书常苦忘。
当其欲谈说,散坠挽不上。
诗书非真学,尽记未足尚。
但憎心辜眼,不为谨守藏。
书多墨入腹,无乃与饭妨。
何如粲然白,广作酒肉盎。
年长心益衰,读书常苦忘。
当其欲谈说,散坠挽不上。
诗书非真学,尽记未足尚。
但憎心辜眼,不为谨守藏。
书多墨入腹,无乃与饭妨。
何如粲然白,广作酒肉盎。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阅读与记忆之苦恼的诗句。首先,“年长心益衰,读书常苦忘”说明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下降,读书时常常感到难以记住。这不仅是对个人体验的描述,也反映出古代学者对于记忆力的依赖与对其衰退的无奈。
接着,“当其欲谈说,散坠挽不上”则描绘了诗人想要表达自己所学,但由于记忆力减弱而感到困难。这两句共同构筑了一种哀愍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知识积累的艰辛。
第三句“诗书非真学,尽记未足尚”进一步指出,即使是对诗书的记诵,也不能算作真正的学问,因为单纯的记忆并不能达到学术上的深度理解。这表明了诗人对于学习和知识的严谨态度。
“但憎心辜眼,不为谨守藏”则显示出诗人对于视力与记忆力的衰退感到痛恨,却又不愿意将其隐藏起来,这既是对个人境遇的坦诚表达,也体现了古代士人对于知识与健康的珍惜。
“书多墨入腹,無乃與饭妨”则用一种幽默和自嘲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对于大量阅读的热情,即使是到了书中的墨汁都似乎融入身体,也不影响他对食物的享受。这一句既传递出对知识的渴望,也透露出生活的乐趣。
最后,“何如粲然白,广作酒肉盎”则是一种转折,诗人在感叹记忆力减退、学习之难的同时,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像粲然白(一种美好的状态)那样去尽情享受生活,广泛地制作美味的食物和盛大的宴席。这一句既是对当前处境的反思,也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思想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学习、记忆与生活态度的复杂情感,以及他对于知识与享乐之间关系的独特思考。
玉华山谁穷远近,百里回旋势方尽。
削成苍玉倚青天,气象轩轩独奇俊。
黄河哮顑摧昆崙,一峰飘落如龙蹲。
白云低垂半岩腹,茫茫日轮平地奔。
惊湍瀑流飞辟历,松根巉岩裂石壁。
洞门昼闭不知深,仙人琼浆满杯碧。
饥鼯啼烟猿啸风,子规声哀愁满容。
山鸟嘤咛绕乔木,唯有黄鹤鸣噰噰。
翠华迢迢来避暑,飘然陵云欲轻举。
当时此地最清凉,九成翠微不足数。
玉鞘声断宫殿闲,大龙飞去髯难攀。
川峦如旧人事变,但见明月留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