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氛日以逼,天子正宵衣。
我武岂不张,荷戈常苦饥。
仰给在东西,民力亦已疲。
四郊复多垒,患不独东时。
寄言肉食者,大厦谁当支。
妖氛日以逼,天子正宵衣。
我武岂不张,荷戈常苦饥。
仰给在东西,民力亦已疲。
四郊复多垒,患不独东时。
寄言肉食者,大厦谁当支。
这首明代诗人张家玉的《闻警》诗,通过描绘边疆战事的紧迫与国内民生的困苦,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安危和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怀。
首句“妖氛日以逼”,形象地描绘了边境上敌情日益严峻的局势,犹如阴云密布,步步紧逼。接着,“天子正宵衣”一句,借天子夜不能寐,表达了国家面临危机时君主的忧心忡忡。
“我武岂不张,荷戈常苦饥”两句,揭示了军队虽有斗志,却因物资匮乏而难以全力应战的困境。这里既有对士兵生活条件艰苦的同情,也暗含对战争资源分配不均的批评。
“仰给在东西,民力亦已疲”进一步指出,军需物资的供给依赖于东西两方,而这种长期的紧张状态已经使得百姓劳苦不堪,民力疲惫。这不仅反映了战争对社会经济的破坏,也体现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四郊复多垒,患不独东时”则指出,战事不仅局限于东部边境,而是全国性的危机,四面楚歌,无处不在。这强调了战争的全面性和紧迫性。
最后,“寄言肉食者,大厦谁当支”一句,直指那些掌握国家权力的高层官员,呼吁他们要意识到国家的危难,思考如何支撑起国家的大厦。这句话既是对当时统治阶层的讽喻,也是对国家未来的深沉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安危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以及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它不仅是一首反映时代特征的诗歌,也是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让人感受到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