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是娲皇炼未成,相随织女下昆明。
自从此石来天上,博得西川作锦城。
想是娲皇炼未成,相随织女下昆明。
自从此石来天上,博得西川作锦城。
这首诗以支机石为题材,巧妙地融入了神话与历史的元素,展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自然景观的独特见解。
“想是娲皇炼未成”,开篇即以神话传说引入,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相传,女娲补天时未能完全炼成的石头,竟在诗人的想象中化为了支机石,这一设定既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又暗含着对自然奇迹的敬畏之情。
“相随织女下昆明”,诗句进一步展开画面,将支机石与织女联系起来,昆明则象征着神秘而遥远的地方。织女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重要角色之一,她与牛郎的爱情故事广为人知。此处将支机石与织女相随,不仅增加了故事的丰富性,也赋予了支机石更为深远的文化内涵。
“自从此石来天上,博得西川作锦城。”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支机石的传说,巧妙地关联到了现实中的地理景观——成都的锦城。支机石从天而降,不仅带来了神话的奇观,还为人间带来了富饶与繁荣,成都因此成为了锦绣之城。这种将神话与现实巧妙结合的手法,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也体现了其对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支机石的描绘,构建了一个既富有神话色彩又贴近现实的美丽画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人类文明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予昔少年日,气盖里闾侠。
自言似剧孟,叩门知缓急。
千金已散尽,白首空四壁。
烈士叹暮年,老骥悲伏枥。
妻孥真敝屣,脱弃何足惜。
四大犹幻座,衣冠矧外物。
一朝发无上,愿老灵山宅。
世事子如何,禅心久空寂。
世间出世间,此道无两得。
故应入枯槁,习气要除拂。
丈夫生岂易,趣舍志匪石。
当为狮子吼,佛法无南北。
玉堂给札气如云,初喜湘累复佩银。
樊口凄凉已陈迹,班心突兀见长身。
江湖前日真成梦,鄠杜他年恐卜邻。
此去若容陪坐啸,故应客主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