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道鄙俗儒,远自太史走。
仲尼实不死,于圣亦何负。
紫文出吴宫,丹雀本无有。
辽哉广桑君,独显三季后。
谈道鄙俗儒,远自太史走。
仲尼实不死,于圣亦何负。
紫文出吴宫,丹雀本无有。
辽哉广桑君,独显三季后。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和陶读《山海经》时所作。全诗通过对古籍的讨论,表达了作者对于儒学传统的尊重与思考,以及对历史人物和文化遗产的深刻理解。
首句“谈道鄙俗儒,远自太史走”表明诗人在探讨儒家思想的同时,也追溯到古代的史官,对于儒学渊源流长的认同与尊崇。"仲尼实不死,于圣亦何负"则进一步强调孔子精神的不朽性,即便是逝世,但其教诲与智慧依旧生生不息,影响深远。
接下来的“紫文出吴宫,丹雀本无有”可能是在引用古籍中的典故,来表达某种文化遗产或知识的传承。"辽哉广桑君,独显三季后"则是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评价,或许在强调某些伟大事迹即便在漫长岁月之后依然闪耀着光芒。
整首诗通过古典文化的讨论和引用,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养与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苏轼对于历史的思考,以及他对于儒家思想在后世发展变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