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阴垂露迹,苔壁几年书。
种树青松老,传衣白发居。
字工穷八体,诗律继三闾。
岂是多年学,真空任性馀。
阴阴垂露迹,苔壁几年书。
种树青松老,传衣白发居。
字工穷八体,诗律继三闾。
岂是多年学,真空任性馀。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的生活与修行,充满了深邃的禅意和对自然的感悟。
首句“阴阴垂露迹,苔壁几年书”描绘了寺庙中潮湿阴凉的环境,露珠在苔藓墙壁上留下痕迹,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岁月在静默中流逝。这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高僧在此修行多年的痕迹。
“种树青松老,传衣白发居”则进一步揭示了高僧的生活状态。青松象征着长久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而“老”字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传衣白发居则意味着高僧将佛法传承给后人,自己则以白发示人,体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字工穷八体,诗律继三闾”赞扬了高僧在书法和诗歌上的造诣。穷尽八体,说明其书法技艺精湛;继三闾,即屈原,表明其诗歌风格深受屈原的影响,表达了高僧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
“岂是多年学,真空任性馀”则是对高僧修行境界的高度概括。不是通过多年的苦学才达到这样的境界,而是因为内心达到了空无一物的状态,任由本性自然流露。这反映了高僧通过长期的修行,已经达到了超越世俗、心灵纯净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高僧生活、修行和艺术成就的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和深刻的人生哲学,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箫韶太平乐,鲁山不虚作。
千古若有知,百年幸如昨。
谁能嗣教化,以此洗浮薄。
君臣贵深遇,天地有灵橐。
力运既艰难,德符方合漠。
名位苟虚旷,声明自销铄。
礼法虽相救,贞浓易糟粕。
哀哀元鲁山,毕竟谁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