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能感众心齐,铁瓮高吞剑阁低。
多上散花楼上望,江山供尽好诗题。
一心能感众心齐,铁瓮高吞剑阁低。
多上散花楼上望,江山供尽好诗题。
这首诗以“一心能感众心齐”开篇,展现出一种团结协作的力量之美。接下来的“铁瓮高吞剑阁低”,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坚固的城池与险峻的山峰相对比,既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也隐喻了稳固的国家力量。诗人通过“多上散花楼上望”,将读者带入一个高处俯瞰的场景,营造出开阔的视野和深远的意境。最后,“江山供尽好诗题”则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赞叹,同时也暗示了创作灵感的丰富与源源不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唐代文人对于壮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对于国家安定、人民团结的向往。崔致远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巧妙融合,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美感,更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茹蔬酌水度清晨,自是浮生洁静身。
好事频过三径晚,爱闲惜别五湖春。
品泉暗识南零味,鉴茗多藏北苑真。
且著青袍居膝下,少年未羡折腰人。
驾言玉虚游,奇绝慰心赏。
馀雪明层阴,初旭上清朗。
寒溪玻瓈色,远壑风雨响。
刺船度石濑,散策步林莽。
洞门划褰开,瑶室下深广。
分明堂九筵,帢匝旗五丈。
壁纹妙雕刻,石骨工刬磢。
云霞夹日月,麾幢导龙象。
异哉非人境,俨然故仙仗。
犬鹿访前闻,笙鹤寄真想。
天宝本衰运,灵扃为谁敞。
峥嵘昔祠殿,萧瑟今废壤。
谢公诗绚丽,黄郎笔豪爽。
断碑亦可怜,英标复何往。
把酒酹孤亭,回头叹尘鞅。
幽讨方自兹,当费屐几两。
梦回寒入衾绸,晓惊忽堕瑶林里。
穿帷透隙,落花飞絮,难穷巧思。
着帽披裘,挈壶呼友,倚空临水。
望琼田不尽,银涛无际,浮皓色、来天地。
遥想吴郎病起。政冷窗、微吟拥鼻。
持笺赠我,新词绝唱,珠零玉碎。
馀兴追游,清芬坐对,高谈倾耳。
晚归来,风扫停云,万里月华如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