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示崇宁长老允和》
《示崇宁长老允和》全文
宋 / 邹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安心得髓遇升平,不似云门不解行。

聊与祖师分半座,湘山顶上放光明。

(0)
鉴赏

这首诗《示崇宁长老允和》是宋代诗人邹浩所作,通过诗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禅宗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首句“安心得髓遇升平”,诗人表达了在内心平静、满足的状态下,遇到社会安定、太平盛世的美好感受。这里的“安得”不仅指内心的安宁,也暗含了对当前社会环境的满意和认可。“髓”字在这里使用得颇为巧妙,既形象地描绘了内心的深度和平静,又与“得髓”(得到精髓)相呼应,暗示了诗人对于这种状态的珍视和领悟。

次句“不似云门不解行”,这里以云门寺为典故,云门寺是禅宗的一个重要派别,以云门文偃禅师为代表。诗人在此处运用反问的方式,强调自己不同于那些不懂得如何在世间行走、修行的云门派别,暗示自己有着更为深入的理解和实践。

后两句“聊与祖师分半座,湘山顶上放光明”,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禅修体验。他愿意与禅宗的先贤们分享修行的成果,仿佛在湘山顶上放出了智慧的光芒。湘山,作为地名,象征着高远和智慧,而“放光明”则寓意着诗人通过禅修达到了心灵的觉醒和智慧的升华,其光芒照亮了自我,也启示了他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文化的深刻体悟和自我修行的追求,以及在社会和谐背景下个人精神世界的丰富与成长。

作者介绍
邹浩

邹浩
朝代:宋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   生辰:1060—1111

邹浩(1060—1111)字志完,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你喜欢

感事

直道难容世,深言易绝交。

但称司马好,勿解子云嘲。

彼自盟黄棘,吾宁藉白茅。

一竿至清水,归去老江郊。

(0)

旅闷十首·其二

久閒仍久客,焉敢罪奴僮。

灶下横蛇蜕,门前积马通。

分衣犹恶敝,彻馔即闻空。

儿子扶行好,秋溪望乃翁。

(0)

重至秀山售屋将归十首·其五

赁舟归亦易,犹欠赁舟钱。

残阙书难售,空宽宅尽捐。

俊□吾所惯,幼稚自堪怜。

生世都能几,严州十二年。

(0)

癸未至节以病晚起走笔戏书纪事排闷十首·其三

忍事宁生瘿,今谁似我能。

缺钱分灶婢,赊米乞庵僧。

恶语闻皆恕,凡诗见亦称。

平生楼百尺,非复旧陈登。

(0)

残春感事十首·其九

格磔禽穿户,延缘蚁上衣。

雨来山气润,花过树阴肥。

去去春如梦,行行暮独归。

偶无宾友至,自取一杯挥。

(0)

春思

枯树重看发刺桐,似闻陌上已残红。

多端世故干戈后,大好春光老病中。

万户独难侯李广,两生宁肯圣孙通。

画楼著燕朱帘捲,别有冥冥物外鸿。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