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道难容世,深言易绝交。
但称司马好,勿解子云嘲。
彼自盟黄棘,吾宁藉白茅。
一竿至清水,归去老江郊。
直道难容世,深言易绝交。
但称司马好,勿解子云嘲。
彼自盟黄棘,吾宁藉白茅。
一竿至清水,归去老江郊。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方回所作,名为《感事》。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感慨和无奈。他开篇指出直言不易被世人接受,而深入的话语更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的断绝。这两句表达了古代士人直言真理而遭到排斥的困境。
接着,诗人提到了“但称司马好”,这里的“司马”可能指的是司马相如,他在《上林赋》中赞美自然之美,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高洁情操。诗人通过这种表述,暗示自己也希望能够像司马相如那样,在文学创作中寻求精神寄托,而不受世俗的干扰。
“勿解子云嘲”则是在告诫自己或他人,不要去解读那些旁人的讥笑和非议,保持内心的清净无为。这两句共同构建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即在一个不被外界干扰的环境中追求文学创作。
“彼自盟黄棘,吾宁藉白茅”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彼自盟黄棘”意味着他人可以选择自己的道路,而“我宁藉白茅”则表示诗人自己宁愿选择一种清贫但心灵自由的生活。这里的“白茅”象征着简单、纯净的生活。
最后,“一竿至清水,归去老江郊”则描绘了一幅诗人晚年归隐图景。“一竿”指的是渔夫撑舟用的长竿,象征着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诗人希望能够像那位老渔夫一样,顺着清流而去,最终在江郊找到自己的归宿。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直言与深交、理想生活与世俗嘲讽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于个人内心世界和精神自由的追求,以及面对社会压力时选择超然物外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