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事》
《感事》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肴]韵

直道难容世,深言易绝交。

但称司马好,勿解子云嘲。

彼自盟黄棘,吾宁藉白茅。

一竿至清水,归去老江郊。

(0)
注释
直道:正直之道。
难容:难以接纳。
世:世间。
深言:直言。
绝交:断绝友情。
但称:只称赞。
司马:指有美德的人。
子云:可能指某位善于讽刺的人。
彼自:他们自己。
盟:结盟。
黄棘:比喻艰难困苦的环境。
吾宁:我宁愿。
藉:借助,这里指身处。
白茅:象征清贫或隐居。
一竿:手持竹竿。
至:到达。
清水:清澈的溪水。
归去:回去。
老江郊:江边的老地方。
翻译
正直之道难以容于世间,直言劝诫容易断绝友情。
只称赞司马的美德,别在意子云的讥讽。
他们选择在黄棘之地结盟,我宁愿在白茅草中独处。
手持竹竿直到清澈的溪水边,我将回归江边的老地方养老。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方回所作,名为《感事》。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感慨和无奈。他开篇指出直言不易被世人接受,而深入的话语更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的断绝。这两句表达了古代士人直言真理而遭到排斥的困境。

接着,诗人提到了“但称司马好”,这里的“司马”可能指的是司马相如,他在《上林赋》中赞美自然之美,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高洁情操。诗人通过这种表述,暗示自己也希望能够像司马相如那样,在文学创作中寻求精神寄托,而不受世俗的干扰。

“勿解子云嘲”则是在告诫自己或他人,不要去解读那些旁人的讥笑和非议,保持内心的清净无为。这两句共同构建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即在一个不被外界干扰的环境中追求文学创作。

“彼自盟黄棘,吾宁藉白茅”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彼自盟黄棘”意味着他人可以选择自己的道路,而“我宁藉白茅”则表示诗人自己宁愿选择一种清贫但心灵自由的生活。这里的“白茅”象征着简单、纯净的生活。

最后,“一竿至清水,归去老江郊”则描绘了一幅诗人晚年归隐图景。“一竿”指的是渔夫撑舟用的长竿,象征着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诗人希望能够像那位老渔夫一样,顺着清流而去,最终在江郊找到自己的归宿。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直言与深交、理想生活与世俗嘲讽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于个人内心世界和精神自由的追求,以及面对社会压力时选择超然物外的心态。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枕上口占

喧喧凫雁起寒汀,淡淡书窗半欲明。

听彻霜钟发深思,对床攲枕有诗成。

(0)

游人只解游晴昼,风雨朝昏尽属君。

(0)

句·其九

转战风骚如甲胄,平分才学过权衡。

(0)

握金钗·其二

向晚小妆匀,明窗倦裁剪。见花清泪遮眼。

开尽繁桃又春晚。心下事,比年时,都较懒。

胡蝶入帘飞,郎声似莺啭。见来无计拘管。

心似芭蕉乍舒展。归去也,夕阳斜,红满院。

(0)

谒金门·其八

歌罢奏。敛步拂开罗袖。宝扇轻摇香汗透。

软香沾素手。小立偎人良久。一寸娇波横溜。

心事未言眉已皱。无端催劝酒。

(0)

江城子·其一盆中梅

年年腊后见冰姑。玉肌肤。点琼酥。

不老花容,经岁转敷腴。

向背稀稠如画里,明月下、影疏疏。

江南有客问征途。寄音书。定来无。

且傍盆池,巧石倚浮图。

静对北山林处士,妆点就、小西湖。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