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房学道书符处,涤砚灵贻石墨池。
迹拟右军偏觉胜,至今池水验犹奇。
长房学道书符处,涤砚灵贻石墨池。
迹拟右军偏觉胜,至今池水验犹奇。
这首诗描绘了石墨池的历史与传说,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历史感。首先,“长房学道书符处”一句,巧妙地将古代道家修炼与书法艺术联系起来,暗示了石墨池曾是高人隐居修道、书写符咒之地,暗含着一种神秘而崇高的氛围。
“涤砚灵贻石墨池”,则进一步描述了石墨池的特殊之处——它因洗涤过文人的砚台而具有灵气。这一句不仅赋予了石墨池以生命,也体现了文人墨客对这个地方的深厚情感和尊重。
接下来,“迹拟右军偏觉胜”一句,将石墨池与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号右军)相提并论,暗示这里的水质或环境特别适合书写,甚至可能超越了王羲之的书写之所。这不仅是对石墨池品质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其独特魅力的一种赞美。
最后,“至今池水验犹奇”则点明了石墨池的神奇之处至今仍可验证。这句话不仅强调了石墨池的不凡,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地方长久以来保持其独特性质的赞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石墨池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以及其在人们心中的独特地位,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意的佳作。
尔从北山来,日暮扣荒寺。
开门两面愁,不语泪及趾。
半月绝相闻,岂意俱复在。
我心犹恍惚,是魂或是尔。
衣破露肘臂,所苦不得死。
相与藉草团,夜深僵无寐。
大雨黑飕飕,点滴到肝髓。
忽忆田中农,一听能无喜。
雨喜复雨愁,天心安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