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兰产深谷,不与众卉争。
杂之蓬蒿间,桃李非其伦。
岂不羡红紫,梁园多俗情。
芬郁世所慕,几人披荆榛。
春风吹春草,习习带馀芳。
独茂谁为伍,援琴聊自鸣。
闻香思王者,龙虎兆嘉名。
采采纫作佩,终焉怀生平。
幽兰产深谷,不与众卉争。
杂之蓬蒿间,桃李非其伦。
岂不羡红紫,梁园多俗情。
芬郁世所慕,几人披荆榛。
春风吹春草,习习带馀芳。
独茂谁为伍,援琴聊自鸣。
闻香思王者,龙虎兆嘉名。
采采纫作佩,终焉怀生平。
这首诗《采兰》由明代诗人释函是创作,通过幽兰的形象,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追求与赞美。
首句“幽兰产深谷”,描绘了兰花生长在幽静山谷中的自然环境,暗示其高雅脱俗的特性。接着,“不与众卉争”一句,强调了兰花不与普通花卉争艳的特点,凸显其独特的气质和超凡脱俗的品格。
“杂之蓬蒿间,桃李非其伦”两句,将兰花置于蓬蒿之中,与桃李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兰花的与众不同和其高尚的品质。这里使用了衬托的手法,通过与桃李的对比,突出了兰花的清高和不随波逐流的特性。
“岂不羡红紫,梁园多俗情”则表达了兰花虽向往繁华如红紫般的盛名,但更看重内心的高洁和不被世俗所染的情操。这里以“梁园”象征繁华与世俗,反衬出兰花坚守自我、不为外物所动的精神。
“芬郁世所慕,几人披荆榛”两句,赞美了兰花的香气深受世人喜爱,却感叹能理解并欣赏其高洁品质的人寥寥无几。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感慨,以及对真正理解自己作品或理念的人的渴望。
“春风吹春草,习习带馀芳”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春风轻拂,春草生长,空气中弥漫着兰花的余香,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这一场景不仅美化了诗歌的意境,也寓意着兰花的品质如同春风般温暖人心,影响深远。
“独茂谁为伍,援琴聊自鸣”表达了兰花在自然界中孤独生长,无人相伴的境遇。诗人借兰花自比,以“援琴”自鸣,抒发了内心的孤独与自我慰藉之情。
“闻香思王者,龙虎兆嘉名”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兰花的香气与王者、龙虎联系起来,寓意兰花不仅拥有高洁的品质,还预示着吉祥与尊贵。这不仅是对兰花本身的赞美,也是对具有同样品质之人的期待与祝福。
“采采纫作佩,终焉怀生平”最后两句,描述了人们采集兰花制成佩饰,以此来纪念和怀念兰花的品质与精神。这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兰花的喜爱与尊重,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人格的追求。
综上所述,《采兰》一诗通过对兰花的描绘,展现了其高洁、脱俗、不随波逐流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真善美价值的追求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对比手法,使得兰花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情感表达深刻而富有哲理。
龙头觺觺鼎一足,左班文臣罪名六。
泣拜亲墓悬为图,忠孝者妻给象奴。
奴索钗钏意在酒,绐之使出挈家走。
淮清桥下水阴阴,呕血于石成观音。
何乃愁惨状,舁至夫祠屹相向。
魂兮魂兮罗刹矶,江豚拜浪鱼腹肥,亦有血痕红裹旧朝衣。
门有车马客,垂组怀银黄。
自言邺中守,揽衣升我堂。
问客今安适,云暂返东方。
家本自海滨,乐土风泱泱。
窈窱丹崖深,葱茜昆崙苍。
灵圣此栖宅,龙鸾蔚腾锵。
中有不死药,服饵凋三光。
闻言向客叹,抚心增慨慷。
人生若蕣华,何以待朝霜。
苦心雕虫蓺,萤爝同微茫。
神仙差足慕,冲举多奇方。
三山亦跬步,谁谓鲸涛长。
愿乘扶摇翰,与子俱翱翔。
家有十步池,引水蓄百鱼。
室有三尺墙,种竹满四隅。
令其泉上有石,竹中通渠;穿径之笋,不以入餐;
过桥之鱼,不使上竿。鱼皆习主人,已忘江湖思。
修竹何娟娟,亦敛干霄姿。主人不归归有时。
主人有一弟,倜傥素好奇。
曾就主人宿,爱此半亩之竹一亩池。
奇石落落,清流澌澌。掩户十日卧,出关百里驰。
莲华峰头揽明月,挂尔溪边屋角之南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