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自塞上还入洛忧旱之作》
《自塞上还入洛忧旱之作》全文
明 / 林大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一剑飘飖紫塞来,忍看旱魃登荒台。

洛阳以西木欲拔,楚江之北山为灰。

天上何人作霖雨,客中空自赋殷雷。

宓妃神女不可见,回风行云安在哉。

(0)
鉴赏

这首诗名为《自塞上还入洛忧旱之作》,是明代诗人林大春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从边塞返回洛阳后,对旱灾的深切忧虑之情。

首联“一剑飘飖紫塞来,忍看旱魃登荒台。”以“一剑飘飖”起笔,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从边疆归来的情景,同时暗含着对边疆战事的回顾。“忍看旱魃登荒台”则直接点出旱灾的严峻形势,旱魃象征着灾难,荒台则暗示土地的贫瘠与荒芜,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奈和痛心。

颔联“洛阳以西木欲拔,楚江之北山为灰。”进一步描绘了旱灾的严重程度,木欲拔形容树木干枯,几乎要被拔起;山为灰则是说山石因干旱而变得如同灰烬,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环境的极度恶化。

颈联“天上何人作霖雨,客中空自赋殷雷。”诗人将目光转向天空,发出疑问:为何天公不降甘霖?自己只能在旅途中吟诵着雷声般的忧愁。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天上与人间的反差,表达了诗人对上天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解救旱灾的渴望。

尾联“宓妃神女不可见,回风行云安在哉。”引用神话中的宓妃和神女,表达了对古代神话中能够带来雨水的神灵的怀念,同时也对当前无法依靠自然力量解决旱灾的现实感到无奈。回风行云则象征着自然界的循环与变化,但在这首诗中,它们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力量。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抒发,深刻反映了诗人对旱灾的忧虑和对自然力量的呼唤,同时也流露出对古代神话中神灵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作者介绍

林大春
朝代:明

(1523—1588)明广东潮阳人,字邦阳,一字井丹。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行人,累官浙江提学副使,致高拱私党于法,为言官论劾,罢官。有《井丹集》。
猜你喜欢

秋晚霁后野望忆夏侯审

天晴禾黍平,畅目亦伤情。

野店云日丽,孤庄砧杵鸣。

川原唯寂寞,岐路自纵横。

前后无俦侣,此怀谁与呈。

(0)

九日同司直九叔崔侍御登宝鸡南楼

把菊叹将老,上楼悲未还。

短长新白发,重叠旧青山。

霜气清衿袖,琴声引醉颜。

竹林唯七友,何幸亦登攀。

(0)

将赴京留献令公

沙鹤惊鸣野雨收,大河风物飒然秋。

力微恩重谅难报,不是行人不解愁。

(0)

杂曲歌辞.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壁上蜘蛛织。

近取见妾心,夜夜无休息。

妾有双玉环,寄君表相忆。

环是妾之心,玉是君之德。

驰情增悴容,蓄思损精力。

玉簟寒悽悽,延想心恻恻。

风含霜月明,水泛碧天色。

此水有尽时,此情无终极。

(0)

萧二十三赴歙州婚期二首·其二

南方山水生时兴,教有新诗得寄余。

路带长安迢遰急,多应不逐使君书。

(0)

自嘲绝句

取水郎中何日了,破柴员外几时休。

早知蜀地区娵与,悔不长安大比丘。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符锡 李孙宸 张镃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