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台上落花春,一掬山光两袖尘。
随分杯盘随处醉,自怜不及踏青人。
越王台上落花春,一掬山光两袖尘。
随分杯盘随处醉,自怜不及踏青人。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所创作,名为《三月晦日游越王台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在春天的末尾,一种淡淡的悲凉与自怜的情绪。
“越王台上落花春”一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情景和氛围。越王台是一个历史名胜,诗人站在这座台上,看着春天落下的花瓣,不禁感慨万分。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生命轮回的一种描绘,也是对个人功业无常的隐喻。
“一掬山光两袖尘”则更深了一层,诗人通过动作表达了自己的心境。掬,即手掌捧起之意;山光指的是自然界的明媚阳光;而两袖尘,则是比喻诗人的内心世界已经被世俗尘埃所充满。这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反映出他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随分杯盘随处醉”表达了一种放纵自我的情感,诗人似乎在用酒来忘却一切烦恼。这里的“随分杯盘”,意味着不拘小节,不计较得失,而“随处醉”则是对心灵暂时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
最后,“自怜不及踏青人”一句,诗人在自我哀愁之余,又不禁感慨于那些能够尽情享受春天美好的人。这里的“自怜”,是对自己不能像别人那样轻松地享受春光的一种怜悯,而“踏青人”则是那些无忧无虑、在春日里自由漫步的人们。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感受,展现了一个个性鲜明的宋代文人,在面对自然美景时所产生的情感波动。他的内心世界既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赏,也有着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自怜。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流畅的笔触,成功地传达了作者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的情感体验。
雨欲成时,听村北、村南鹎鵊。
行乐处、崖门藤束,溪腰树夹。
水剪越罗吴縠样,山临范缓倪迂法。
任科头、箕踞受松风,新凉霎。何必学,呼名鸭。
且自荷,随身锸。尽一邱一壑,此生宁乏。
云起怒排临阵马,涧鸣冷试搊筝甲。
更归来、滴滴玉蛆声,糟床压。
万里茫茫,穹庐畔、风狂雪恶。
叹当日、汉家苏武,功高卫霍。
迢递南天鸿雁信,凄凉北海羝羊约。
纵饥来、朔雪亦堪吞,无衣著。传书犬,衔环雀。
忠孝事,难忘却。看诗誇同泽,史讥尝药。
梦到龙楼飘瑞雪,六宫夜宴黄金钥。
正醒时、芦笛起边愁,风萧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