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物物全天理,自是时人鲜克知。
原始返终全太极,穷神知化入无为。
世间物物全天理,自是时人鲜克知。
原始返终全太极,穷神知化入无为。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探讨了宇宙万物与自然规律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对这些规律的认知局限。诗中提到“世间物物全天理”,强调了自然界中每一件事物都遵循着某种内在的规律或原则。然而,“自是时人鲜克知”则揭示了人类对于这些普遍真理的理解和认知往往不足,反映出知识的获取与理解是一个复杂且有限的过程。
接着,“原始返终全太极”一句,借用道家哲学中的概念“太极”,意味着从最根本的源头出发,最终回归到宇宙的本原状态。这里强调了认识事物的起点与终点,即从宇宙的最基本原理出发,最终达到对宇宙整体的深刻理解。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探索,也是对生命意义和宇宙本质的思考。
最后,“穷神知化入无为”表达了追求知识与理解的最高境界,即通过深入探究宇宙的奥秘(“穷神”),理解万物变化的规律(“知化”),最终达到一种超越形式、顺应自然的状态(“入无为”)。这种状态体现了道家哲学中“无为而治”的理念,即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宇宙规律、人类认知局限、哲学思考与个人修为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宇宙和人生深刻的洞察与理解,体现了元代文人对哲学、宗教与道德的融合思考。
南土梅不贵,往往薪槱束。
倖然傍寒厅,久亦未见录。
墙隈非所恨,自可凌冬发。
奈何瑶台伴,辱近紫姑闼。
佳人虽薄命,时运忽来复。
一朝蒙闵叹,移近东家屋。
孤根便静深,池上映天碧。
我为渠主人,梅是先生客。
且须创幽榭,剩与种脩竹。
炎荒无雪片,且对冰花馥。
西施佩生麝,姑射步微月。
何当见旧官,应使中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