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绍古辞七首·其七》
《绍古辞七首·其七》全文
南北朝 / 鲍照   形式: 古风

暖岁节物早,万萌迎春达。

春风夜㛹娟,春雾朝晻霭。

软兰叶可采,柔桑条易捋。

怨咽对风景,闷瞀守闺闼。

天传愁民命,含生但契阔。

忧来无行伍,历乱如覃葛。

(0)
翻译
温暖的时节万物早早复苏,万种生物迎接春天的到来。
春风在夜晚如此温柔美好,春雾则在早晨朦胧弥漫。
柔软的兰草叶已可采摘,桑树的嫩枝轻轻一捋就断。
面对这美景却只能哀叹,心情烦闷困守在闺房之中。
上天似乎在为民间疾苦而愁,众生的命运紧密相连又充满变数。
忧伤袭来无人并肩同行,思绪纷乱如同蔓延的葛藤。
注释
暖岁:温暖的时节。
节物:季节性的景物。
万萌:万物复苏。
迎春达:迎接春天的到来。
春风夜:春夜的风。
春雾:春天的雾气。
朝晻霭:早晨时分朦胧的样子。
软兰叶:柔嫩的兰草叶。
可采:可以采摘。
柔桑条:桑树的嫩枝。
易捋:容易折下。
怨咽:哀怨哽咽。
对风景:面对美好景色。
闷瞀:心情烦闷。
守闺闼:困守在闺房中。
天传:上天似乎传达。
愁民命:为人民的生活忧虑。
含生:众生,一切有生命的存在。
契阔:紧密相连又充满变数。
忧来:忧伤来临。
无行伍:没有同伴。
历乱:纷乱。
如覃葛:像蔓延的葛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诗人通过对节物早生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在春天的活力与美丽。"暖岁节物早,万萌迎春达"表明春天到来时,大地回暖,各种植物都竞相生长,充满了生机。

"春风夜㛹娟,春雾朝晻霭"则描写了春风轻拂,春雾缭绕的景象,其中“夜㛹娟”和“朝晻霭”形容春天特有的细腻柔和之感。

接下来的"软兰叶可采,柔桑条易捋"更具体地指出了可以采摘的软弱的兰花叶子,以及容易编制成物品的柔软的桑条。这些细节丰富了春日景色,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然而,诗人的心情并非全然愉悦。"怨咽对风景,闷瞀守闺阎"表达了一种内心的不平与寂寞,以及在这繁华春色中独自守着幽闭的空间,这里的“闺阎”暗示了诗人可能处于一种被隔绝或限制的情况。

接着,“天传愁民命,含生但契阔”则透露出诗人对民众困苦命运的关切,以及自己内心深处的忧虑。这里的“天传愁”意味着命运如同天意一样不可抗拒,而“含生但契阔”则表达了生命中的无常与隔阂。

最后,“忧来无行伍,历乱如覃葛”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对外界混乱局势的感受。"无行伍"形容没有秩序或规则,而“历乱如覃葛”则是将生活中的种种困扰比作杂乱复杂的蔓草,这些词汇都深化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对外界的无奈。

总体而言,诗中既有春天美好的描绘,也有诗人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反映,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交织的佳作。

作者介绍
鲍照

鲍照
朝代:南北朝   字:明远   生辰:约415年~466年

鲍照(414年-466年),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中国南朝宋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宋元嘉中,临川王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鲍照以辞章之美而被看重,遂引为“佐史国臣”。元嘉十六年因献诗而被宋文帝用为中书令、秣稜令。大明五年出任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泰始二年刘子顼起兵反明帝失败,鲍照死于乱军中。
猜你喜欢

七言四韵十六首·其十二

草木阴阳亦两齐,若还缺一不芳菲。

初开绿叶阳先唱,次发红花阴后随。

常道只斯为日用,真源返覆有谁知。

报言学道诸君子,不识阴阳莫强嗤。

(0)

小楼独酌

老去春来事事慵,春阴独酌小楼中。

一千里色江南岸,二十四般花信风。

祗有溪山迎醉目,更无尘土倦樊笼。

鹪鹩自得诚堪笑,诗有馀狂酒有功。

(0)

以茶芽焦坑送周德友德友来索赐茶仆无之也·其一

帝家好赐矞云龙,祇到调元六七公。

赖有家山供小草,犹堪诗老荐春风。

(0)

鹧鸪天

不怕微霜点玉肌。恨无流水照冰姿。

与君著意从头看,初见东南第一枝。

人散后,雪晴时。陇头春色寄来迟。

使君本是花前客,莫怪殷勤为赋诗。

(0)

读书·其一

伊余生三吴,窜逐落荒外。

大目试环顾,四海等一芥。

谁能于其间,清浊分泾渭。

含菽亦饱满,食檗有馀味。

不羡嵇叔夜,左右持酒蟹。

大哉黄卷中,日与圣贤对。

(0)

中和堂

六龙转淮海,万骑临吴津。

王者本无外,驾言苏远民。

瞻彼草木秀,感此疮痍新。

登堂望稽山,怀哉夏禹勤。

神功既盛大,后世蒙其仁。

愿同越句践,焦思先吾身。

艰难务遵养,圣贤有屈伸。

高风动君子,属意种蠡臣。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