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满庭芳.寿杨殿帅》
《满庭芳.寿杨殿帅》全文
宋 / 张抡   形式: 词  词牌: 满庭芳   押[先]韵

威彻冰河,兵严玉帐,济时人在壶天。

妙龄谈笑,图画上凌烟。

但见勋书鼎鼐,谁知道、名列高仙。

风云会,钩陈羽卫,绿鬓影貂蝉。绵绵。

流庆远,芝兰秀发,折桂争先。

占盛一门,文武更双全。

已饵琼英绛雪,灵龟寿、何止千年。

年年看,笙歌丛里,金盏倒垂莲。

(0)
注释
威彻:威严深入。
冰河:寒冷的河流。
壶天:神话中的仙境。
凌烟:古代表彰功臣的画像。
勋书:功勋记录。
鼎鼐:古代烹饪器具,比喻朝廷重器。
绿鬓:年轻的黑发。
芝兰:比喻优秀子弟。
折桂:科举考试得胜。
占盛一门:家族兴盛。
琼英:美酒或仙药。
金盏:金制酒杯。
倒垂莲:形容酒杯中酒液如莲花倒挂。
翻译
威严的军队穿越冰河,军帐如玉般肃穆,救世之人隐居在仙境般的壶天。
年轻才俊谈笑风生,他们的功绩如同画中凌烟阁的英杰。
只见他们的功勋记载在鼎鼐之上,又有谁能知道他们位列仙班之巅。
风云际会之际,他们如钩陈羽卫般威武,青春焕发,如貂蝉般光彩照人。
家族的荣耀绵延不断,子孙们才华出众,争相折桂。
家族声名显赫,文武兼备,英才辈出。
他们已经服食了仙丹般的琼英和绛雪,灵龟长寿,岂止千年。
每年都能在笙歌环绕中,看到他们举杯祝寿,金盏倒映莲花图案。
鉴赏

这首诗名为《满庭芳·寿杨殿帅》,出自北宋时期的词人张抡之手。诗中融汇了对杨殿帅壮丽生日的赞美与祝福,展现了词人的高超艺术造诣和深厚感情。

开篇“威彻冰河”、“兵严玉帐”,描绘出一种庄重而又冷艳的气氛,通过对比手法,突显主人公的尊贵与权势。紧接着,“济时人在壶天”,则暗示了杨殿帅不仅是位高权重之人,更是一位能够庇护世人的仁者。

“妙龄谈笑”、“图画上凌烟”,通过对美好年龄和优雅谈笑的描写,以及将其比喻为如画中人物一般,表达了词人对杨殿帅风度翩翩、谈吐不凡的赞赏。接下来的“但见勋书鼎鼐”、“谁知道、名列高仙”,则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似乎将主人公置于人类与神仙之间。

“风云会”、“钩陈羽卫”、“绿鬓影貂蝉”,这一系列的意象丰富且色彩斑斓,营造出一种恢宏壮丽的场景,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对主人公非凡气质的描绘。末尾部分“绵绵”、“流庆远”、“芝兰秀发”、“折桂争先”,则是对未来美好祝愿的展现,表达了词人对杨殿帅未来的无限期待。

整首词通过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塑造出一个威仪并重、气质非凡、德高望重的主人公形象,同时也流露出词人深厚的情感和美好的祝愿。此诗不仅是对杨殿帅个人的颂歌,更是一种时代精神的体现。

作者介绍

张抡
朝代:宋   籍贯:开封(今属河南)

[约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字才甫,自号莲社居士,开封(今属河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好填词,每应制进一词,宫中即付之丝竹。尝于乾道三年,(公元一一六七年)高宗莅聚景园,抡进柳梢青词;淳熙六年(公元一一七九)三月,高宗再莅聚景园,抡进壶中天慢词;九月,孝宗幸绛华宫,抡进临江仙词:均赐赉极渥。抡所著有《莲社词》一卷,存词100余首。《文献通考》及绍兴内府古器评二卷,《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猜你喜欢

送黄少司寇树斋先生入京·其二

狂波今已靖鲵鲸,局外安危系老成。

海上将才应有算,江南词客故多情。

鼓鼙定后方思治,闾里生来未识兵。

从此越裳通职贡,儒臣正好答升平。

(0)

江村

一棹烟峦画不如,江村小景着樵渔。

酒帘绘得西风峭,正是枫林染叶初。

(0)

以山茶赠活秀园主人,承报以诗,依韵和之

结交异时好,同心臭味宜。

与君云霞契,往来书画诗。

更于三益外,投子琼瑶枝。

名园傍薇荫,培花有其基。

移根沃风露,得地赠华滋。

达哉郭橐驼,千载种树师。

体会入物性,爱护及天时。

春意触毫端,遂为诗人知。

世情艳桃李,众芳有荣萎。

葆兹青青色,任彼四序移。

珍重岁寒盟,松柏以为期。

(0)

暮春白鹭洲有怀彭芷生

目极沧波远,心随柳絮纷。

莺花怜老态,风雨怅离群。

浅渚新盟鹭,空江不隔云。

惜春诗思苦,遥念瘦休文。

(0)

题《鹤舟诗卷》兼怀铭山

入洛机云早擅名,仲篪应比伯埙清。

笔经画手能超脱,思入琴心最淡成。

春草惠连长有梦,秋风张翰况多情。

玉溪旧样传花萼,谁识天涯两凤声。

(0)

藤县道中·其二

伯劳东去雁南归,辙迹交驰往复来。

秋燕有情如识我,相逢相慰各低徊。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李勋 左芬 程邃 乙支文德 洪天锡 周处 贾充 韩肖胄 孙周卿 崔子向 封彦卿 乐昌公主 孙偓 刘羲叟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