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越山水秀,自古有名娃。
绿珠虽后来,声名天下夸。
明珠动盈斛,轻绡亦论车。
众人不能得,独向石崇家。
名园临紫陌,高楼隐丹霞。
文犀饰窗槛,白玉缀檐牙。
为乐未及终,奇祸忽来加。
厚意何可忘,微命何足多。
委身泥沙际,终令后世嗟。
殷女曾灭国,周褒亦乱华。
古人已如此,今人将奈何。
犹胜中郎女,清泪湿悲笳。
于越山水秀,自古有名娃。
绿珠虽后来,声名天下夸。
明珠动盈斛,轻绡亦论车。
众人不能得,独向石崇家。
名园临紫陌,高楼隐丹霞。
文犀饰窗槛,白玉缀檐牙。
为乐未及终,奇祸忽来加。
厚意何可忘,微命何足多。
委身泥沙际,终令后世嗟。
殷女曾灭国,周褒亦乱华。
古人已如此,今人将奈何。
犹胜中郎女,清泪湿悲笳。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袁凯所作的《赋得绿珠》,以历史上著名的美女绿珠为题材,展现了她的美貌与悲剧命运。诗的前四句描绘了绿珠的美貌和名声,随后通过比喻,如“明珠动盈斛”、“轻绡亦论车”,强调她的价值之高。然而,她的幸福并未持久,最终被石崇的奢华生活所累,招致杀身之祸。
诗中对石崇的名园和高楼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显示出其豪奢的生活环境,但这些并未能保护绿珠,反而加速了她的不幸。诗人感慨“为乐未及终,奇祸忽来加”,表达了对绿珠命运的惋惜。接着,他引用殷女和周褒的典故,暗示历史上的女性同样遭受命运无常,引发读者对女性地位和人生悲剧的深思。
最后两句,“犹胜中郎女,清泪湿悲笳”,以中郎女的悲惨命运与绿珠相比,更显绿珠的悲剧性,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绿珠悲剧命运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整体上,袁凯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寓言式的叙述,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
南下随涧流,路回涧忽避。
稍东蹴乱石,活活浅可揭。
陟冈见广坪,明灭石经字。
龙泉出其巅,下与涧水会。
洗成一片雪,渟滀有馀地。
临流听未餍,閒道蹑我至。
小庵便食宿,折补昨失睡。
梦魂在何峰,是处响湍濑。
山好半在树,树多能作岚。
峰回磴随转,深翠藏龙潭。
潭小却不涸,酌之冽且甘。
孤亭近阳曦,就树藉草谈。
涧石谁留题,逼视得两三。
苏州与祭酒,前游曾并骖。
大梦先我醒,笑我还朝簪。
我心似潭水,世味孰足贪?
卒业幸放归,听泉终一庵。
二子实闻此,山灵为之监。
诗成急寄似,黄髯洞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