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锡穿山骨,芳膏迸石流。
药苗香不到,风力冷全收。
足下云生岭,窗间树挂猴。
未能成一宿,五负此林丘。
异锡穿山骨,芳膏迸石流。
药苗香不到,风力冷全收。
足下云生岭,窗间树挂猴。
未能成一宿,五负此林丘。
这首诗描绘了宝积寺的自然景观与静谧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寺院的独特风貌。
首联“异锡穿山骨,芳膏迸石流”以“异锡”和“芳膏”为喻,生动地描绘了山中寺院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锡,常与佛教相关联,此处象征着寺院的庄严与神圣;而“芳膏”则暗示了山中清泉或油脂般的香气,流淌于岩石之间,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
颔联“药苗香不到,风力冷全收”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清冷。药苗之香未及触及,可见空气之纯净,风力全然收敛,更显出环境的宁静与深邃。
颈联“足下云生岭,窗间树挂猴”则通过动态的描写,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云生于脚下的山岭,仿佛人行于云端,而窗外的树木上挂着猴子,既增添了生活气息,也体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
尾联“未能成一宿,五负此林丘”表达了诗人对这美丽景色的留恋与不舍。未能在此过夜,五次错过与这片林丘相遇的机会,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恋与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宝积寺周围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纯净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热爱与珍惜。
六月溧阳三日雨,山田喜足低田苦。
学中亦有北铃圩,低处水深三尺许。
秧苗浸倒根已浮,再种何由能入土。
老夫寓居西郭外,厌听村村蹋车鼓。
唇焦面黑嗟农夫,此生悔不业樵渔。
有山可采水可钓,免得晓夜忧耕锄。
去年一熟才了逋,今年再熟力始舒。
岂期不待稻花白,并随荇藻归江湖。
溧阳近与丹阳接,不雨由来三数月。
河流浅涩田乾枯,练湖放水通舟楫。
人间既是寒暑同,天上何为雨旸别。
愿移此雨慰彼心,还我朱明作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