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平阑,水天低处山无数。断城孤树。
城外人来去。欲问青鸾,杳杳随烟雾。空怀古。
巴山何处。自剪镫听雨。
千里平阑,水天低处山无数。断城孤树。
城外人来去。欲问青鸾,杳杳随烟雾。空怀古。
巴山何处。自剪镫听雨。
这首词是《点绛唇·其二》,由宋末元初的诗人仇远所作。从艺术风格来看,词中充满了对古人的怀念和对过往历史的回忆。
"千里平阑,水天低处山无数。断城孤树。" 这几句描绘了一种辽阔而又荒凉的景象,"平阑"指的是长城,也许是诗人心中那段遥远且模糊的历史印记。"水天低处山无数"则透露出一种迷离的感觉,仿佛在这连绵不绝的山峦之间,时间与空间都变得扭曲了。"断城孤树"更是增添了一份苍凉和哀愁。
"城外人来去。欲问青鸾,杳杳随烟雾。" 这里描写的是城外熙熙攘攘的人群,但诗人并非关注这些现实生活中的细节,而是渴望询问那些已逝的古代仙灵(青鸾),却只能看到它们如同烟雾一般,模糊而不可触摸。
"空怀古。巴山何处。自剪镫听雨。" 诗人心中充满了对过往的无尽思念,但这种思念又是如此的空寂和孤独。"巴山"在这里可能象征着遥远的古老传说,而诗人却只能在静夜里,倾听雨声,感受那份无法触及的历史沉淀。
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的追忆,展现了诗人深切的怀古之情以及对逝去时代的无限眷恋。
北风凛寒冱,岁事倏已残。
偕我二三友,斋宿此盘桓。
言谈杂今古,倾吐出肺肝。
秉灯屡易换,不知清夜阑。
岂伊朋情洽,所贵衷赤殚。
屏营不敢寐,常恐愧素餐。
青青庭外柏,奕奕架上兰。
芳㓗良自媚,后凋坚岁寒。
旧别离,新别离,人生别离无定期。
前年郎游蜀山去,今年又客黄河西。
黄河之水直向东海流,滔天捲地无时休。
不洗人间离别愁,蜀山峥嵘崄而固。
六龙回日车,猿鸟亦难度。
不断人间别离路,别离之情良可伤。
白日苦短关山长。关山长,白日短。
凿山填河河又满。
河又满,愁难平,妾颜未老郎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