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来未曾出,此去长别离。
父母亦有家,羞言何以归。
此日年且少,事姑常有仪。
见多自成丑,不待颜色衰。
何人不识宠,所嗟无自非。
将欲告此意,四邻已相疑。
嫁来未曾出,此去长别离。
父母亦有家,羞言何以归。
此日年且少,事姑常有仪。
见多自成丑,不待颜色衰。
何人不识宠,所嗟无自非。
将欲告此意,四邻已相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被丈夫遗弃的妇女的悲哀心境。她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嫁入夫家后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关爱和尊重,现在面临长期的别离,更感到羞愧难言,因为她无法向父母解释自己的处境。诗中的“事姑常有仪”暗示了古代社会对妇女严格的行为规范,女子即使遭遇不幸,也不得不遵循这些礼节。
“见多自成丑,不待颜色衰”一句,表明她的内心已经受尽委屈,容颜也随之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而这并非因年龄渐长所致。诗中的“何人不识宠,所嗟无自非”则是她对自己的处境感到无奈,似乎在质问为什么自己会遭遇这样的待遇。
最后,“将欲告此意,四邻已相疑”表达了她想要倾诉内心苦楚,但周围的人已经开始议论,使她的处境更加尴尬和孤立。这首诗通过深刻的描写,展现了古代社会中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悲惨命运,以及她们所面临的社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