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溧阳三日雨,山田喜足低田苦。
学中亦有北铃圩,低处水深三尺许。
秧苗浸倒根已浮,再种何由能入土。
老夫寓居西郭外,厌听村村蹋车鼓。
唇焦面黑嗟农夫,此生悔不业樵渔。
有山可采水可钓,免得晓夜忧耕锄。
去年一熟才了逋,今年再熟力始舒。
岂期不待稻花白,并随荇藻归江湖。
溧阳近与丹阳接,不雨由来三数月。
河流浅涩田乾枯,练湖放水通舟楫。
人间既是寒暑同,天上何为雨旸别。
愿移此雨慰彼心,还我朱明作炎热。
六月溧阳三日雨,山田喜足低田苦。
学中亦有北铃圩,低处水深三尺许。
秧苗浸倒根已浮,再种何由能入土。
老夫寓居西郭外,厌听村村蹋车鼓。
唇焦面黑嗟农夫,此生悔不业樵渔。
有山可采水可钓,免得晓夜忧耕锄。
去年一熟才了逋,今年再熟力始舒。
岂期不待稻花白,并随荇藻归江湖。
溧阳近与丹阳接,不雨由来三数月。
河流浅涩田乾枯,练湖放水通舟楫。
人间既是寒暑同,天上何为雨旸别。
愿移此雨慰彼心,还我朱明作炎热。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连续降雨中的喜忧参半。开篇便写出六月溧阳连绵三日的雨水,山田因而充盈,而低洼之地则感到痛苦。这反映了雨水对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均影响。学中有北铃圩,积水深达三尺,使得秧苗浸倒,根部浮起,再种已无从入土,表达了农作物生长的艰难。
诗人自述寓居西郭外,对村中的喧闹与农忙感到厌倦。对农夫唇焦面黑、辛勤劳作却仍忧虑着耕种的命运,不禁感慨,自己过去不从事樵渔生活,现在才意识到那份平静无忧的美好。
诗中提及有山可采、水可钓,表达了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向往,以及逃离农耕之苦的愿望。接着写及去年一熟刚刚收成,今年再次丰收,才得以稍稍放松。但这份宁静并未持续太久,诗人希望不要等到稻花白了,就能随着荇藻一起归隐江湖。
最后,通过对溧阳与丹阳相接、雨水不均的描写,以及河流浅涩、田地干枯的现状,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和天道公平的渴望。愿意将这场雨水移至他处,以慰藉那些因为干旱而忧心的人,同时也希望自己能享受到晴好的阳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农耕生活的艰辛与渴望,以及对自然和平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