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东林书院怀古》
《东林书院怀古》全文
清 / 王颖锐   形式: 古风

龟山载道南,东林遗片席。

绛帐十八年,烟雨丛荆棘。

顾高实倡谋,卜筑弓河侧。

坠绪一线延,书院名仍昔。

一遵白鹿规,辩难皆心得。

性道别毫釐,此志存一息。

门外履常满,庭前雪三尺。

崔巍扇奇祸,灰飞余瓦砾。

天将丧斯文,岂复留六籍。

天未丧斯文,斯固安有宅。

国朝应昌期,鸠工命匠石。

多士讲席余,丽泽皆王泽。

虽非鲁灵光,岁寒见松柏。

明德犹在兹,登堂缅先哲。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东林书院的怀古之情,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文化的深邃。首句“龟山载道南,东林遗片席”以龟山与东林书院的地理位置开篇,暗示了书院的历史悠久与地理位置的独特。接着,“绛帐十八年,烟雨丛荆棘”描绘了书院在历经多年后,周围环境的荒凉与沧桑,但同时也隐含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顾高实倡谋,卜筑弓河侧”则讲述了书院的创建者及其选址的智慧,显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对环境的选择。接下来的“坠绪一线延,书院名仍昔”表达了书院虽历经风雨,但其名声依然流传至今,象征着知识与文化的传承。

“一遵白鹿规,辩难皆心得”提到书院遵循的教育原则,强调了辩论与思考的重要性,体现了学术自由与深入探讨的精神。而“性道别毫釐,此志存一息”则进一步阐述了书院教育注重细节,追求真理的决心。

“门外履常满,庭前雪三尺”描绘了书院的热闹景象,以及即使在恶劣天气下,学习的热情依旧高涨。接下来的“崔巍扇奇祸,灰飞余瓦砾”描述了历史上书院可能遭遇的不幸事件,但最终“天将丧斯文,岂复留六籍”,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担忧与对书籍的珍视。

“天未丧斯文,斯固安有宅”则展现了对文化生命力的乐观态度,即使在困难时期,文化之火也终将得以保存。最后,“国朝应昌期,鸠工命匠石”表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书院进行了修复与重建,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保护。

“多士讲席余,丽泽皆王泽”表达了在书院中聚集了许多学者,他们的智慧与学识如同王室的恩泽,惠及四方。尽管“虽非鲁灵光,岁寒见松柏”,即书院并非像鲁灵光殿那样辉煌,但在艰难时刻,依然能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如同松柏在严冬中挺立。

“明德犹在兹,登堂缅先哲”总结了书院的价值所在,即它不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道德修养与精神追求的殿堂,让人在其中缅怀先贤,汲取智慧。

整首诗通过对东林书院历史与现状的描绘,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对知识传承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教育与文化在社会变迁中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作者介绍

王颖锐
朝代:清

猜你喜欢

郊庙歌辞.享惠昭太子庙乐章.送神

威仪毕陈,备乐将阕。苞茅酒缩,膋萧香彻。

宫臣展事,肃雍在列。迎精送往,厥鉴昭晰。

(0)

和李校书雨中自秘省见访知早入朝便入集贤不遇诗

台庭才子来款扉,典校初从天禄归。

已惭陋巷回玉趾,仍闻细雨沾綵衣。

诘朝始趋凤阙去,此日遂愁鸡黍违。

忆昨谬官在乌府,喜君对门讨鱼鲁。

直庐相望夜每阑,高阁遥临月时吐。

昔闻三入承明庐,今来重入中秘书。

校文复忝丞相属,博物更与张侯居。

新冠峨峨不变铁,旧泉脉脉犹在渠。

忽枉情人吐芳讯,临风不羡潘锦舒。

忆见青天霞未卷,吟玩瑶华不知晚。

自怜岂是风引舟,如何渐与蓬山远。

(0)

送郑判官

东楚吴山驿树微,轺车衔命奉恩辉。

英僚携出新丰酒,半道遥看骢马归。

(0)

送张籍归江东

清泉浣尘缁,灵药释昏狂。

君诗发大雅,正气回我肠。

复令五彩姿,洁白归天常。

昔岁同讲道,青襟在师傍。

出处两相因,如彼衣与裳。

行行成此归,离我适咸阳。

失意未还家,马蹄尽四方。

访余咏新文,不倦道路长。

僮仆怀昔念,亦如还故乡。

相亲惜昼夜,寝息不异床。

犹将在远道,忽忽起思量。

黄金未为罍,无以挹酒浆。

所念俱贫贱,安得相发扬。

回车远归省,旧宅江南厢。

归乡非得意,但贵情义彰。

五月天气热,波涛毒于汤。

慎勿多饮酒,药膳愿自强。

(0)

将归故山留别杜侍御

有川不得涉,有路不得行。

沈沈百忧中,一日如一生。

错来干诸侯,石田废春耕。

虎戟卫重门,何因达中诚。

日月俱照辉,山川异阴晴。

如何百里间,开目不见明。

我今归故山,誓与草木并。

愿君去丘坂,长使道路平。

(0)

岁晚自感

人皆欲得长年少,无那排门白发催。

一向破除愁不尽,百方回避老须来。

草堂未办终须置,松树难成亦且栽。

沥酒愿从今日后,更逢二十度花开。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