阊阖朦胧积霜霰,玉宇琼楼看不见。
人间冷淡作中秋,酒徒败兴诗客倦。
金风只解吹雨来,不肯扫开云一片。
嫦娥飞上第几天,良宵却闭广寒殿。
仙桂森森千丈高,岂是妖蟆可吞咽?
九重高绝事难知,雾里瞻天眼空眩。
霓裳曲调长寂然,蟾蒐何曾暂时见。
安得仙客与梯空,直到月宫游一遍。
阊阖朦胧积霜霰,玉宇琼楼看不见。
人间冷淡作中秋,酒徒败兴诗客倦。
金风只解吹雨来,不肯扫开云一片。
嫦娥飞上第几天,良宵却闭广寒殿。
仙桂森森千丈高,岂是妖蟆可吞咽?
九重高绝事难知,雾里瞻天眼空眩。
霓裳曲调长寂然,蟾蒐何曾暂时见。
安得仙客与梯空,直到月宫游一遍。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林朝崧在中秋之夜所见的无月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首句“阊阖朦胧积霜霰”以朦胧的门阙和积雪象征着中秋夜的晦暗,暗示了月亮的缺席。接下来的“玉宇琼楼看不见”,进一步渲染了月色不明的气氛。
诗人感叹人间的冷清,中秋佳节却无月,使得饮酒的人兴致全无,诗人自己也感到疲倦,缺乏灵感。“金风只解吹雨来,不肯扫开云一片”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无奈,秋风未能驱散乌云,遮蔽了月亮的光芒。
诗人借嫦娥和月宫的典故,如“嫦娥飞上第几天”、“广寒殿闭”,表达了对月圆人不圆的深深遗憾。他质疑寻常人如何能接近那高洁的仙境,“仙桂森森千丈高,岂是妖蟆可吞咽”,暗示了月亮的神秘和遥不可及。
最后,诗人感叹“九重高绝事难知,雾里瞻天眼空眩”,表达了对月宫真相的好奇和仰望,以及对人间与仙境之间距离的无奈。结尾处“霓裳曲调长寂然,蟾搜何曾暂时见”,流露出对月宫传说中美好音乐和神话人物的向往,但现实中却无法一睹其真容。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中秋无月的独特感受,以及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与追求。
晓色千林起倦鸦,卧惊飞雪点窗纱。
今朝残腊犹堪瑞,明日逢春恐是花。
沾处渐怜鸳甃薄,舞来还傍翠楼斜。
总饶郢客无新调,未许东风媚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