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分疑幻海中洲,只恐人间无此谋。
殿影四围浮碧沚,钟声十里出丹楼。
仙人示象书仍在,道士无鹅字少求。
至竟今宵为旅客,幸来何事不微留。
疑分疑幻海中洲,只恐人间无此谋。
殿影四围浮碧沚,钟声十里出丹楼。
仙人示象书仍在,道士无鹅字少求。
至竟今宵为旅客,幸来何事不微留。
这首明代诗人祝允明的《昆山清真观》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宁静的仙境景象。首句“疑分疑幻海中洲”以奇幻的笔触,将观景比作海中的幻境,暗示了清真观的超凡脱俗。次句“只恐人间无此谋”表达了诗人对这种人间罕有的美景的惊叹和珍视。
接下来的两句“殿影四围浮碧沚,钟声十里出丹楼”,通过描绘殿影倒映在碧绿的水面上,以及悠扬的钟声穿越十里的画面,进一步渲染了观内的神秘与庄重气氛。诗人似乎在暗示,这里隐藏着超越世俗的智慧和灵性。
“仙人示象书仍在,道士无鹅字少求”暗指观内可能留存着仙人的智慧之书,而道士们并不追求世俗的名利,这体现了道教的清修理念。
最后两句“至竟今宵为旅客,幸来何事不微留”,诗人以过客自居,庆幸能有机会造访此地,但又惋惜未能在此多停留,流露出对清真观的依恋和对超脱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昆山清真观的神秘与宁静,以及诗人对超然生活的向往。
散人出入无町畦,朝游湖北暮淮西。
高安酒官虽未上,两脚垂欲穿尘泥。
与君聚散若云雨,共惜此日相提携。
千摇万兀到樊口,一箭放溜先凫鹥。
层层草木暗西岭,浏浏霜雪鸣寒溪。
空山古寺亦何有,归路万顷青玻璃。
我今漂泊等鸿雁,江南江北无常楼。
幅巾不拟过城市,欲踏径路开新蹊。
却忧别后不忍到,见子行迹空馀悽。
吾侪流落岂天意,自坐迂阔非人挤。
行逢山水辄羞叹,此去未免勤盐韭。
何当一遇李八百,相哀白发分刀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