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岳犹云过,君家独几千。
心从贱游话,分向禁城偏。
陆路终何处,三湘在素船。
琴书去迢递,星路照潺湲。
台镜簪秋晚,盘蔬饭雨天。
同文到乡尽,殊国共行连。
后会应多日,归程自一年。
贫交永无忘,孤进合相怜。
衡岳犹云过,君家独几千。
心从贱游话,分向禁城偏。
陆路终何处,三湘在素船。
琴书去迢递,星路照潺湲。
台镜簪秋晚,盘蔬饭雨天。
同文到乡尽,殊国共行连。
后会应多日,归程自一年。
贫交永无忘,孤进合相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薛能的《长安送友人之黔南》,是一首送别诗。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远去朋友的思念和不舍。
"衡岳犹云过,君家独几千。" 这两句开篇便以壮丽的山川景色烘托出友人的高贵家世,"衡岳"指的是中国五大名山之一的衡山,以其雄伟著称,而"犹云过"则形象地描绘了那如云似雾般遮掩着的远方家园。"君家独几千"表明友人的家族与众不同,拥有不凡的地位和财富。
"心从贱游话,分向禁城偏。" 这两句诗人通过内心的感受进一步强调了对朋友家的眷恋之情。"心从贱游话"中的"贱游"指的是平民百姓,而"话"则是指那些家常便饭的日常琐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家园中点点滴滴生活细节的思念。而"分向禁城偏"则说明这种情感专注而深沉,仿佛可以穿越空间直达那被称作"禁城"的贵族居所。
"陆路终何处,三湘在素船。" 这两句转入对旅途的描写,"陆路终何处"表明陆地上的道路似乎无尽头,而"三湘在素舟"则指朋友即将踏上水路,乘坐着那简洁无华的船只("素舟")行进于三湘之中(可能是指长江流域)。这一画面既展示了旅途的艰辛,也表达了对朋友未来道路的关切。
"琴书去迢递,星路照潺湲。" 这两句诗则转向文化和夜晚景致的描写。"琴书去迢递"中的"迢递"形容声音或事物连绵不断,表达了通过音乐("琴")和阅读("书")来传承和记忆。"星路照潺湲"则是在夜晚,用星光指引方向的景象,"潺湲"可能是水声或远方的声音,给人一种遥远而又神秘的感觉。
"台镜簪秋晚,盘蔬饭雨天。" 这两句诗转向日常生活和季节感受的描绘。"台镜簪秋晚"中"台镜"可能指的是古代贵族居所中的高台之上摆放的镜子,而"簪"则是用来固定头发的饰物,这里形象地表达了夜深人静时分离的孤独和冷清。"盘蔬饭雨天"则是在连绵的秋雨中,平淡地品尝着简单的蔬菜与米饭,反映了一种简约而宁静的生活状态。
"同文到乡尽,殊国共行连。"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朋友共同文学追求和情谊深厚的赞美。"同文"意味着两人在文学上有着相同的志趣和追求,而"到乡尽"则可能指的是这种情谊延续到了极远的地方。"殊国共行连"表达了即便身处异国,也能保持相互间的情感联络。
"后会应多日,归程自一年。" 这两句诗展现了对未来的期盼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后会"意味着将来还会有重逢之日,而"应多日"则是表达了这样的日子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归程自一年"可能是在说即便朋友此刻踏上归途,也要自己静下心来,慢慢地度过这漫长的一年。
"贫交永无忘,孤进合相怜。" 最后两句诗则是对友情的高度评价和对朋友的深切同情。"贫交"指的是在困顿中仍然坚守不渝的情谊,而"永无忘"则表明这种情谊将会永远铭记于心。"孤进合相怜"则是在说即便是孤身一人前行,也能感受到彼此间的深切同情和理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沉思念以及对友谊不渝的赞美。在语言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既有画面感,又充满了情感的力量。
玉粉匀梅,曲尘浮柳,画檐迟日融融。
金猊喷麝,庭户转香风。
好是闲居戏彩,寿觞举、和满春容。
须知道,闺门孕秀,佳气在帘栊。无穷。
观盛事,年年此会,拚醉金钟。
又何须、西池高宴仙宫。
尽把乔松□寿,兼大国、秦虢重封。
那堪更,门阑多喜,女婿近乘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