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霁月清无对。鲁酒何须醉。人怜贫病不堪忧。
谁识此心如月、正含秋。再三涝漉方知处。
试向波心去。迢迢空劫勿能收。
谩道从来天地、与同流。
澄江霁月清无对。鲁酒何须醉。人怜贫病不堪忧。
谁识此心如月、正含秋。再三涝漉方知处。
试向波心去。迢迢空劫勿能收。
谩道从来天地、与同流。
此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在悠然的情怀。"澄江霁月清无对",设定了一个宁静的夜晚场景,水清月明,没有杂物相伴,表现出一种孤独却又自得其乐的心境。而"鲁酒何须醉",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世俗纷争和名利之争持有一种超然态度,不必借助酒精来麻痹自己。
接着的"人怜贫病不堪忧",显示了诗人对周遭苦难者的同情与关怀,但这种关怀并未导致其心境受困,因为下句"谁识此心如月、正含秋"表明诗人的内心就像夜空中的明月一样清澈,而且还蕴含着秋天的淡远之意。这里的"秋"字,不仅是季节,更承载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味与淡然。
"再三涝漉方知处",则是说经过反复的品味和体验,才真正明白自己内心世界的所在。"试向波心去",表达了一种放眼天际、超越尘世的心境。而"迢迢空劫勿能收",则是在描绘一种时间流转、世事无常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是无法被完全捕捉和掌控的。
最后两句"谩道从来天地、与同流",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万物共融共生的一种理解和认同,这是一种超越个体生命的宏大视角。在这里,诗人通过这种哲思,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广阔的自然界相连,实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在和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