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日帘栊,嫩寒庭院,深情问有谁知。
宿酲初解,缃缬上花枝。
约略靓妆人影,点春涡、半晕燕支。
朱门侧、栏干倚遍,无地寄相思。
芳期今又过,猩屏掩恨,茸帕缄诗。
正红窗睡重,燕子归迟。
斜搭秋千画索,傍花阴、闲袅游丝。
黄昏近,茜纱银烛,更是恼人时。
淡日帘栊,嫩寒庭院,深情问有谁知。
宿酲初解,缃缬上花枝。
约略靓妆人影,点春涡、半晕燕支。
朱门侧、栏干倚遍,无地寄相思。
芳期今又过,猩屏掩恨,茸帕缄诗。
正红窗睡重,燕子归迟。
斜搭秋千画索,傍花阴、闲袅游丝。
黄昏近,茜纱银烛,更是恼人时。
这首《满庭芳》是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描绘了一幅深闺女子独处的凄美画面。开篇“淡日帘栊,嫩寒庭院”,以淡雅的日光和微寒的庭院环境,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深情问有谁知”一句,直接点明了女子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她的情感无人能懂,只能默默自问。
“宿酲初解,缃缬上花枝”写出了女子从酒醉中清醒,看到花枝上的缃缬(一种丝绸),似乎在诉说着春天的到来,但这份生机并未给她带来喜悦,反而更添了几分愁绪。接下来,“约略靓妆人影,点春涡、半晕燕支”描绘了女子精心打扮的身影,以及她脸上淡淡的脂粉痕迹,既表现了她的美丽,也暗示了她内心的哀愁。
“朱门侧、栏干倚遍,无地寄相思”则进一步展现了女子的孤独与无奈,她在朱红色的大门一侧,倚着栏杆,四处张望,却找不到可以寄托思念的对象。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有对爱情的渴望,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芳期今又过,猩屏掩恨,茸帕缄诗”中的“芳期”指的是美好的时光或期待的爱情,如今已逝去,女子只能通过猩红色的屏风来掩饰心中的遗憾,用柔软的布帕封存着自己的诗句,表达了她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
“正红窗睡重,燕子归迟”描绘了女子在红窗下沉睡,而燕子迟迟未归的情景,既象征着女子内心的空虚与等待,也暗含了对爱情回归的期盼。
最后,“斜搭秋千画索,傍花阴、闲袅游丝”通过描绘女子在花荫下悠闲地荡秋千,以及随风飘动的游丝,展现了她试图在自然中寻找慰藉,但内心依旧难以平静的状态。
“黄昏近,茜纱银烛,更是恼人时”则将场景推向黄昏,此时的女子身边只有茜纱窗帘和银色的蜡烛相伴,这更加衬托出她内心的孤寂与烦恼。
整体来看,这首《满庭芳》通过对女子内心情感细腻而深刻的描绘,展现了清代闺阁女子在特定情境下的孤独、思念与无奈,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崔生秦川来,面有忧戚姿。
问生何所为,念母无巳时。
母今在何方,南海渺天涯。
涉川水增波,陟岭路多岐。
区区寸草心,不敢辞险危。
晨兴霜露零,夕息烟火微。
去去一万里,视若跬步为。
人生穹壤间,母子故相依。
胡为若鸿燕,南北相背驰。
白日行中天,宁不照所私。
愿言崇令德,远大以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