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犊过饥岁,侧闻鱼米登。
异书探玉笥,冻雨上铜陵。
帆落风三面,天蒙水一层。
独行人渺渺,辛苦蜀江冰。
抱犊过饥岁,侧闻鱼米登。
异书探玉笥,冻雨上铜陵。
帆落风三面,天蒙水一层。
独行人渺渺,辛苦蜀江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饥荒之年,历经艰难险阻,最终到达铜陵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旅途中的风雨交加、水天一色以及内心的孤独与坚韧。
首句“抱犊过饥岁”,以“抱犊”这一动作形象地表达了在饥荒之年,人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背负重物前行的艰辛。接着,“侧闻鱼米登”一句,通过侧面描写,暗示了虽然身处困境,但仍然有机会获得食物,透露出一丝希望的曙光。
“异书探玉笥,冻雨上铜陵”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艰难。诗人探寻着稀奇古怪的书籍,仿佛在寻找精神的慰藉;而“冻雨上铜陵”则直接描绘了恶劣的天气条件,雨雪交加,寒风刺骨,形象地表现了旅途的艰苦。
“帆落风三面,天蒙水一层”则将视线转向自然景象,风吹帆落,天色蒙蒙,水面上似乎又多了一层雾气,营造出一种迷离而又壮阔的氛围。这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也暗喻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与深邃。
最后,“独行人渺渺,辛苦蜀江冰”两句,点明了诗人的孤独与疲惫。在漫长的旅途中,只有他一人,面对着无尽的寒冷与孤独,蜀江的冰似乎也在诉说着他的辛酸与坚持。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先生少从外氏学,玉叉得自初白翁。
拊不留手泽可鉴,截肪之色形如弓。
下安桃竹强名杖,挂画取钱其用同。
当年操几迁书筴,日见摩挲太心剧。
百年阅历几人存,古器犹完亦足惜。
后生不及并世生,老辈风流略可识。
卷帘霜下夜钟鸣,罢酒传观醉默默。
回首袁花暮草生,得树楼空梦颜色。
江城星月照人寒,故物苍茫见手泽。
吁嗟乎双杖之铭亡其词,赤藤如铁今安归。
渭阳送后头如雪,尚咏琼瑰玉佩诗。
梦醒衾簟寒,淅沥闻枕上。
殷雷忽鼓势,檐溜渐作响。
二麦已登场,黍禾方怒长。
不雨固亦可,雨更资长养。
今年春膏足,北望愁眉放。
南巡回月馀,晴雨曾未爽。
祗益敬无逸,敢侈丰有象。
屈指十年馀,居恒惯独寝。
岂欲习清静,矫为其已甚。
酣睡姑置之,何以安衾枕。
试告贪眠人,同志自所谂。
忽忆初政时,或逢岁不稔。
中夜起望云,惄焉渊冰懔。
宽言慰于侧,休戚相询审。
及其逢降康,喜亦同于朕。
而今其人往,怀哉恨徒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