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育王十二题·其十一晋年松》
《和育王十二题·其十一晋年松》全文
宋 / 李觏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典午既陵夷,群材共沦谢。

唯有青青松,于今被王化。

(0)
翻译
随着正午的衰落,各种人才都一同凋零。
只有那青翠的松树,如今还受到王化的教化。
注释
典午:指三国魏的曹魏时期,这里代指历史上的某个衰败时期。
陵夷:衰落,衰败。
群材:各种人才。
沦谢:凋零,衰亡。
唯有:只有。
青青松:象征坚韧不屈的生命力。
王化:帝王的教化,指政治影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自然景象与哲理的结合,寓意深刻。"典午既陵夷"一句,通过山丘的倾圯来比喻世事的沧桑变化,表达了物是人非、时光流逝的感慨。"群材共沦谢"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主题,意味着不仅是单一的事物,甚至是所有的繁盛都会随时间而消亡。

然而,在这普遍衰败中,"唯有青青松"却独自屹立。这棵松树,不仅没有随着其他事物一起凋谢,反而"于今被王化"。这里的"王化"通常指的是至高无上的境界,或是受到君主恩泽的洗礼。在此,它象征着超脱尘世、不为世俗所动摇的境界。

诗人通过这棵松树,传达了一种坚韧不拔、超凡脱俗的精神状态。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的高远志趣,也映照出其对生命和宇宙本原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李觏

李觏
朝代:宋   字:泰伯   号:盱江先生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生辰:1009—1059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你喜欢

山中

是处堪销伏,深林半沼台。

水才驱热去,月适送风来。

滴历松间露,幽澄雨后苔。

十年前后事,电火与飞埃。

(0)

舟中元夕偶谈郡中旧事

又见一回圆,长江净可怜。

稍谈朝野事,递语盛衰缘。

万井浓华歇,孤灯沙雪前。

瓶梅香楚楚,似欲嬲枯禅。

(0)

偶成·其一

世事怜贪饵,同群怖独翔。

摊书时引梦,临水或思乡。

兄弟皆丘小,山林之日长。

行藏细检点,多半是襄阳。

(0)

小斋有隙地植花木数本同孝若寓庸赋得松字

一曲莓苔地,风光属老慵。

稍除疏冗蔓,略植典刑松。

徙石云纹出,移花月影从。

买时才数本,我处已三重。

红叶刚遮砌,高枯未掩筇。

干唯求老健,姿不取纤浓。

雏笋犹呼凤,稚藤也学龙。

夜阶云淰淰,晴槛雨淙淙。

障日聊铺苇,防窊且益封。

公然藏小鸟,亦自集间蜂。

分翠来屏扇,流香扑酒钟。

折攀愁楚女,浇剔倩吴侬。

景入单条画,清连怪石供。

幽奇无大小,袖里九华峰。

(0)

法华庵同诸开士限韵

送云归老岫,荷蓧量幽潭。

古榻连池损,痴禅著谜参。

閒胶踏石屐,小立探春骖。

竹路编龙子,花时过长男。

草侵红版谷,蕉短绿天庵。

角焰抽寒穗,垆丝吐睡蚕。

农人占九九,童子契三三。

溪鸟藏深滟,涧毛露浅鬖。

疏经通老衲,书额过精蓝。

欲访东林去,陶家借竹蓝。

(0)

般若台为无怀上人作

般若禅人晓禅味,辟如屋底看山翠。

又如人持京师书,虽不是香有香气。

荒台老骨一片青,风吹日炙石文腥。

携将三百溪藤纸,摩取四十二章经。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