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白先春慰客情,瑶林照耀夜窗明。
浅斟低唱痴儿女,那得工夫问雪声。
三白先春慰客情,瑶林照耀夜窗明。
浅斟低唱痴儿女,那得工夫问雪声。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诗人仇远所作,名为《冬夜和陈道士韵(其四)》。诗中的意境十分清新脱俗,通过对春天即将到来的预感、夜晚窗前瑶林的明亮以及儿女低唱的声音等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
“三白先春慰客情”,这里的“三白”可能指的是雪花,这里的意境是诗人在寒冷的冬夜里,通过雪花来安慰远方的旅客之心。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即将到来的春天充满了期待和温暖。
“瑶林照耀夜窗明”,这里的瑶林很可能指的是琉璃般晶莹剔透的冰挂或雪花,映照在夜晚的窗户上,使得原本昏暗的室内变得明亮起来。这种景象不仅美化了冬天的严寒,更彰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感受。
“浅斟低唱痴儿女”,这句话描绘的是一幅温馨的画面,可能是家中的孩子在轻声歌唱,或者是在浅饮酒水中沉醉的场景。这里的“浅斟”指的是不多的酒,可能是诗人和家人相聚时的小酌。而“痴儿女”则可能隐喻着诗人的内心世界,也许是在这种平凡而温馨的家庭氛围中,诗人才会感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快乐。
“那得工夫问雪声”,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自然界声音的感悟。诗人似乎在询问,在这样静谧的夜晚里,他如何去计较时间的流逝,或者说,是怎样去倾听雪花落下时的声音。这不仅是对时间的体验,更是对生活细节的深刻感知。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家中的温馨氛围以及自然界声音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严冬之中仍能找到美好与平静的一面。
骢马出蓟门,驾言卦岷峨。
前驱负弩矢,乘传相经过。
剑门天下险,锦江翻白波。
近代厄铜马,西川血成河。
至今劳生聚,人少豺虎多。
大夫秉邦宪,兢兢志靡他。
外台持风纪,霜雪变阳和。
文翁宽匪弛,武侯严不苛。
蜀道易平地,巴渝起新歌。
琴台与卜肆,古迹犹未磨。
追从访杨马,道远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