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冬夜和陈道士韵·其四》
《冬夜和陈道士韵·其四》全文
宋 / 仇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三白先春慰客情,瑶林照耀夜窗明。

浅斟低唱痴儿女,那得工夫问雪声。

(0)
翻译
三白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温暖了客人的心意
明亮的月光洒在瑶林(美玉般的树林)中,照亮了夜晚的窗户
注释
三白:指下雪,古人以雪为三白,形容雪之洁白。
先春:早于春天,这里指初冬的雪。
慰客情:使客人感到温馨和安慰。
瑶林:比喻美好的树林或月光下的雪景,如玉般晶莹。
照耀:照亮。
夜窗明:夜晚窗户明亮。
浅斟:轻轻倒酒,形容饮酒之轻柔。
低唱:低声歌唱。
痴儿女:沉醉于欢乐中的男女。
那得工夫:哪有时间。
问雪声:询问雪的声音(可能是指欣赏雪景或聆听雪落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诗人仇远所作,名为《冬夜和陈道士韵(其四)》。诗中的意境十分清新脱俗,通过对春天即将到来的预感、夜晚窗前瑶林的明亮以及儿女低唱的声音等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

“三白先春慰客情”,这里的“三白”可能指的是雪花,这里的意境是诗人在寒冷的冬夜里,通过雪花来安慰远方的旅客之心。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即将到来的春天充满了期待和温暖。

“瑶林照耀夜窗明”,这里的瑶林很可能指的是琉璃般晶莹剔透的冰挂或雪花,映照在夜晚的窗户上,使得原本昏暗的室内变得明亮起来。这种景象不仅美化了冬天的严寒,更彰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感受。

“浅斟低唱痴儿女”,这句话描绘的是一幅温馨的画面,可能是家中的孩子在轻声歌唱,或者是在浅饮酒水中沉醉的场景。这里的“浅斟”指的是不多的酒,可能是诗人和家人相聚时的小酌。而“痴儿女”则可能隐喻着诗人的内心世界,也许是在这种平凡而温馨的家庭氛围中,诗人才会感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快乐。

“那得工夫问雪声”,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自然界声音的感悟。诗人似乎在询问,在这样静谧的夜晚里,他如何去计较时间的流逝,或者说,是怎样去倾听雪花落下时的声音。这不仅是对时间的体验,更是对生活细节的深刻感知。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家中的温馨氛围以及自然界声音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严冬之中仍能找到美好与平静的一面。

作者介绍

仇远
朝代:宋   字:仁近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1247年~1326年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猜你喜欢

岁杪送青来游滇

远游当岁暮,为养反离亲。

贫士千秋恨,依人万里身。

丹崖盘鸟道,黑水暗龙津。

嗟我犹羁旅,离筵倍怆神。

(0)

渡淮

黄河经北徙,千里背淮流。

远树烟中暝,荒城天际浮。

人归二三月,南去一孤舟。

何处王孙钓,伤心古渡头。

(0)

送宋荔裳按察四川

骢马出蓟门,驾言卦岷峨。

前驱负弩矢,乘传相经过。

剑门天下险,锦江翻白波。

近代厄铜马,西川血成河。

至今劳生聚,人少豺虎多。

大夫秉邦宪,兢兢志靡他。

外台持风纪,霜雪变阳和。

文翁宽匪弛,武侯严不苛。

蜀道易平地,巴渝起新歌。

琴台与卜肆,古迹犹未磨。

追从访杨马,道远将如何?

(0)

分流水送人北归

分流水,流溅溅。

行人到此寂无语,别泪滴作分流泉。

我行南来几千里,多情送远北河水。

北河相送去茫茫,南河相迎客路长。

与君相别分流处,春草春花易断肠。

(0)

刘生

刘生可是高皇裔,任侠由来重汉京。

六郡良家输浩气,五陵豪士属荒伧。

雕龙雄辩金张馆,猎骑横穿卫霍营。

死难报恩如饮食,一言投合此身轻。

(0)

送汪舟次检讨奉使册封琉球

孤悬鼊屿海涯间,襟带穷荒控百蛮。

已奉春秋知正朔,何年南北并中山?

自天宸翰龙鳞动,绕日珠旓豹尾斑。

底事皇华念将母,乘风归路指刀环。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陈善 宋若昭 陈汝咸 韦鼎 陈逅 太上隐者 陈如纶 康骈 隐峦 张君房 韦迢 令狐德棻 王炎午 白敏中 李燔 牛僧孺 许善心 崔玄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