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八月二十三日三溪书房赏桂二花》
《八月二十三日三溪书房赏桂二花》全文
宋 / 仇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二花香更烈,不与一花同。

曾记和云折,惟愁著雨空。

旧游明月窟,古意小山丛。

十日中秋过,浑疑秋未中。

(0)
注释
二花:两朵花。
香:香气。
烈:强烈。
一花:一朵花。
曾记:记得曾经。
和云:在云间。
折:折断。
旧游:过去的游览。
明月窟:明亮的月亮洞穴。
古意:古老的意境。
小山丛:山林。
十日:十天。
中秋:中秋节。
浑疑:完全怀疑。
秋未中:秋天还未真正过去。
翻译
两朵花的香气更加浓郁,与一朵花不同。
还记得在云间折下它们,只担心下雨时它们会空空如也。
旧时游览过明亮的月亮洞穴,心中怀有古老的山林意象。
已经过去了十天的中秋,感觉秋天似乎还未真正到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天景象,诗人通过对桂花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二花香更烈,不与一花同。”这里诗人提出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二花(可能指的是两种不同的桂花)散发出的香气格外浓郁,与单一的桂花相比显得更加强烈。这个意象不仅传达了桂花的美好,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非凡与众不同的追求和向往。

“曾记和云折,惟愁著雨空。”这两句诗展示了诗人的情感体验。他回忆起过去与朋友共赏云间桂花的情景,而现在却只能独自沉浸在对过往美好的怀念中。这里的“惟愁”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之情,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旧游明月窟,古意小山丛。”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过去在明亮的月光下游历于桂花丛生的旧地。这里的“古意”指的是那种久远而深沉的情怀,而“小山丛”则营造出一种幽静自然的氛围。

“十日中秋过,浑疑秋未中。”这两句诗表达了时间流逝和季节更迭的感慨。中秋节已经过去了十天,但诗人心中却仍然怀疑这个秋天是否真的到达了它的中央,这里的“浑疑”也许反映出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情绪。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桂花这一载体,展现了一位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细腻,是一篇充满哲理思考与个人情怀的好作品。

作者介绍

仇远
朝代:宋   字:仁近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1247年~1326年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猜你喜欢

归客赠何古林

归客归何处,应辞虎豹关。

不妨过菊节,端爱近云山。

开卷浑真乐,谈天少汗颜。

几时寻钓伴,为报海鸥还。

(0)

九日期沃泉裕斋壁山矩洲小集席上和裕斋二首·其一

幽兴惟于熟处便,未烦奇幻想壶天。

龙山宾从如流水,谁解风琴奏汉边。

(0)

望雨

三月骄阳怅旱农,江潭云是巨灵封。

遗书自起稽繁露,往事空传赛土龙。

涧口来潮浑爽候,云头将雨谩移踪。

欲招张角魂何去,未得抽毫思已慵。

(0)

矩洲杂咏五十首·其四十一

白头野老对门居,早起曾收蛋客书。

试问书中何所有,江乡四月上银鱼。

(0)

矩洲杂咏五十首·其三十三

蓬扉一扫马蹄尘,耒耜长随布谷春。

不是衣冠不相惜,老夫元是老农身。

(0)

郡中复索和二首·其二

南纪晨衙拥百城,东山安石旧能兵。

唐功黄峒迂裴使,汉议朱崖陋贾生。

蔀屋已无遗虎患,沧溟应为见龙清。

雅歌一曲油幢暇,横槊何人浪得名。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陶宗仪 张吉 吴绮 杨公远 陈樵 韩驹 饶节 刘一止 艾性夫 郑元祐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