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风清槐影高,白头并坐讲离骚。
怀贤欲鼓猗兰操,有客携琴过小桥。
茅屋风清槐影高,白头并坐讲离骚。
怀贤欲鼓猗兰操,有客携琴过小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温馨的画面:在一个清风徐来的茅屋中,两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并肩而坐,正在共同研读和讨论屈原的《离骚》。他们沉浸在对古代贤人的追思之中,诗人表达了想要弹奏《猗兰操》这样寄托对贤能之士怀念的乐曲的愿望。此时,又有访客带着琴声,踏过小桥而来,增添了诗意的互动与雅趣。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老友相聚、交流学问的恬淡生活场景,以及对高尚人格的敬仰之情。
杨君孝行世所闻,孝诚直达通高旻。
有司奏授录国子,大哉圣明重孝理。
始知天人一理同,六堂化育如春风。
只今引年拂衣去,天子三留留不住。
加之博士表其孝,孝廉足以立世教。
系帆白下勤问道,归心如箭行草草。
千圣圣学将无同,请君归问无极翁。
王母下瑶台,开颜宴曾孙。
亦有偷桃儿,闯焉来窥门。
夫人天姥精,圣善女中英。
阳明为之侄,海日为之兄。
盛夏物生长,天地何高广。
有子开寿筵,万寿歌遗响。
何谓寿之道,生生之谓寿。
何以寿生生,天地共悠久。
落红骀荡。看惊波莽莽,暮寒侵帐。
谩记省、鹅酒浮樽,正携手碧阑,月华初上。
懒起吹箫,怕碍著、小红低唱。
问琵琶门巷,可似那时,风景无恙。哀歌自成跌宕。
却微闻笑我,归计辽旷。
谁与唤、桃叶桃根,便轻趁东风,渡口双桨。
燕子飞来,道花雨,一江春涨。
更焚香,卷帘镇日,系舟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