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采蘩》
《采蘩》全文
秦 / 诗经   形式: 四言诗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ǎifán
xiānqín / shījīng

cǎifánzhǎozhǐ[1];

yòngzhīgōnghóuzhīshì

cǎifánjiànzhīzhōng

yòngzhīgōnghóuzhīgōng

bèizhītóngtóngzàigōng

bèizhībáoyánháiguī

注释
于以:问词,往哪儿。
一说语助。
蘩:白蒿。
生彼泽中,叶似嫩艾,茎或赤或白,根茎可食,古代常用来祭祀。
沼:沼泽。
沚:这里用为水中的小块陆地之意。
事:此指祭祀。
涧:山夹水也。
山间流水的小沟。
宫:大的房子;汉代以后才专指皇宫。
被:同“髲”。
首饰,取他人之发编结披戴的发饰,相当于今之假发。
一说这里是用为施加之意。
僮僮:首饰盛貌,一说高而蓬松,又说光洁不坏貌。
一说这里用为未成年的僮仆、奴婢之意。
夙:早。
公:公庙。
祁祁:形容首饰盛,一说舒迟貌。
这里用为众多之意。
薄:这里用为减少之意。
归:归寝。
注释2

召(shào)南:《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召南指周朝召公统治的南方地域。

蘩(fán):白蒿。生彼泽中,叶似嫩艾,茎或赤或白,根茎可食,古代常用来祭祀。

于以:疑问词,在何处,往哪儿。一说语助词。

沼:沼泽。沚(zhǐ):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一说水塘。

事:中庙祭祀之事。

涧:山夹水为涧。山间流水的小沟。

宫:宗庙。一说蚕室。一说大的房子。

被(bì):同“髲”,首饰,取他人之发编结披戴的发饰,相当于今之假发。一说这里是用为施加之意。僮(tóng)僮:繁盛。一说端直貌。一说高而蓬松。一说光洁不坏貌。一说这里用为未成年的僮仆、奴婢之意。

夙(sù):早。公:公所,指宗庙。

祁(qí)祁:繁盛。一说整齐貌。一说舒迟貌。这里用为众多之意。

薄:语气助词,无义。

归:归寝。

翻译
什么地方采白蘩,沼泽旁边沙洲上。采来白蘩做何用?公侯之家祭祀用。
什么地方采白蘩,采来白蘩溪中洗。采来白蘩做何用?公侯之宫祭祀用。
差来专为采白蘩,没日没夜为公侯。差来采蘩人数多,不要轻言回家去。
译文

什么地方采白蘩,沼泽旁边沙洲上。采来白蘩做何用?公侯之家祭祀用。

什么地方采白蘩,采来白蘩溪中洗。采来白蘩做何用?公侯之宫祭祀用。

差来专为采白蘩,没日没夜为公侯。差来采蘩人数多,不要轻言回家去。

赏析

《召南·采蘩》之开篇,出现的正是这样一些忙于“采蘩”的女宫人。她们往来于池沼、山涧之间,采够了祭祀所需的白蒿,就急急忙忙送去“公侯之宫”。诗中采用的是短促的问答之语。答问之简洁,显出采蘩之女劳作之繁忙,似乎只在往来的路途中,对询问者的匆匆一语之答。答过前一问,女宫人的身影早已过去;再追上后一问,那“公侯之事”的应答已传自远处。这便是首章透露的氛圈。再加上第二章的复叠,便愈加显得忙碌无暇,简直可以从中读出穿梭而过的女宫人的匆匆身影,读出那从池沼、山涧飘来,又急促飘往“公侯之宫”的匆匆步履。第三章是一个跳跃,从繁忙的野外采摘,跳向了忙碌的宗庙供祭。据《周礼·春官宗伯》“世妇”注疏,在祭祀“前三日”,女宫人便得夜夜“宿”于宫中,以从事洗涤祭器、蒸煮“粢盛”等杂务。由于干的是供祭事务,还得打扮得漂漂亮亮,戴上光洁黑亮的发饰。这样一种“夙夜在公”的劳作,把女宫人折腾得不成样子。诗中妙在不作铺陈,只从她们发饰“僮僮”(光洁)向“祁祁”(松散)的变化上着墨,便入木三分地画下了女宫人劳累操作而无暇自顾的情状。那曳着松散的发辫行走在回家路上的女宫人,此刻带几分庆幸、几分辛酸,似乎已不必再加细辨——“薄言还归”的结句,已化作长长的喟叹之声,对此作了无言的回答。如此看来,以《召南·采蘩》为诸侯夫人自咏,固属附会;而认其为“家人”赞美夫人之作,亦属穿凿。穿行于诗中的,其实是夙夜劳瘁的女宫人而已:短促的同答,透露着她们为贵族祭祀采蘩的苦辛;发饰的变化,记录着她们“夙夜在公”的悲凉。古代的祭祀排场,原本就为鬼神“降福”贵族而设,卑贱的下人除了付出劳辛,没有幸福可言。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是一首为封建王公贵族服劳役的山歌,是奴仆们在服劳役休息时闲唱的。山歌中第一、二段是互相问答,问答内容为采蘩的地点和目的。第三段则是奴仆们不满的牢骚怨言,因为王公贵族的祭祀,连小小的僮仆也要服劳役,更不要说是成年男女了。歌中所表现出的不满和无奈,在最后一句里发挥得淋漓尽致。人们夙夜在公侯家,昼夜服役,连想回家的话都不敢说,表现出封建王公贵族的残酷。为封建王公贵族服劳役,这本是召南地区的一种风俗习惯,但是,在以往的服劳役中,没有哪一次像这次一样劳累,所以这次的服劳役便以山歌的形式留传下来了。此诗为三章叠咏,而其主要特色在于前两章以一问一答出之。末章写采蘩者的仪容,用“僮僮”“祁祁”,言语虽简,而人物之仪态神情可现。而一问一答的形式,明显地受了原始民歌的影响。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农事活动与宫廷生活的古诗。开篇"于以采蘩,于沼于沚",通过描述人们在湿地或沼泽中采集蘩草(一种野生植物),展现了一种平凡而纯粹的田园景象。紧接着的"于以用之,公侯之事"则转向了对这种活动有所利用和安排,这里的"公侯"指的是贵族或官员,他们可能需要这些蘩草用于某些仪式或是装饰。

第二部分"于以采蘩,于涧之中"继续强调了采集行为的场景,而"于以用之,公侯之宫"则更明确地指出这些蘩草最终被用在贵族的宫殿之中。这两句通过重复与变换,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突出了主题。

最后两句"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描绘了一位仆从或侍者勤勉工作的情景。他们被衣服上的装饰(可能是用采集来的蘩草制成)所包围,日夜都在为贵族服务;而当他们要离开时,那些装饰却显得如此沉重,他们只能小心翼翼地返回,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关注或责备。

整首诗通过对比农村生活与宫廷生活,以及劳动者与统治者的关系,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结构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它也体现了一种对平静、勤勉生活的赞美,以及对权力与阶层差异的隐晦反思。

作者介绍
诗经

诗经
朝代:秦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猜你喜欢

王氏山居

豆粥通幽径,松杉蔽野门。

眼空楼外碧,身落洞前村。

荷静风岩晓,梅开雪月昏。

环山书未捲,林薄鸟声喧。

(0)

褒三汤孝行

谁道田家不读书,一门孝行与人殊。

直将自已通天地,岂是无心惜体肤。

人愿生儿皆似此,神如祐善肯忘吾。

勉哉一念勤推广,已办嘉名里巷呼。

(0)

六州歌头.渊明祠

柴桑高隐,丘壑岁寒姿。北窗下,羲黄上,古人期。

俗人疑。

束带真难事,赋归去,吾庐好,斜川路,携筇杖,看云飞。

六翮冥冥高举,青霄外、矰缴何施。

且流行坎止,人世任相违。采菊东篱。

正悠然、见南山处,无穷景,与心会,有谁知。

琴中趣,杯中物,醉中诗。可忘机。

一笑骑鲸去,向千载,赏音稀。

嗟倦翼,瞻遗像,是吾师。

门外空馀衰柳,摇疏翠、斜日辉辉。

遣行人到此,感叹不胜悲。物是人非。

(0)

伤丁氏故基题一绝于太虚堂

疏雨斑斑洒叶舟,前山唤客作清游。

芳华消歇春归后,野草荒田一片愁。

(0)

梦回

一枕庄生梦,回来日未衙。

自煎砂井水,更煮岳僧茶。

宿雨消花气,惊雷长荻芽。

故山沧海角,遥念在春华。

(0)

泊吴兴西观音院

金刹负城闉,阒然美栖止。

卞山直穹窿,苕水相依倚。

霜桧郁冥冥,海棕鲜薿薿。

广除庇夏阴,飞栋明朝晷。

溪光凫鹜边,天色菰蒲里。

绪风传昼焚,璧月窥夜礼。

泄云彗层空,规荷鉴幽沚。

艅艎烟际下,钟磬林端起。

聱牙戏清深,嵚崟扑空紫。

所遇信悠然,此生如寄耳。

志士耻沟渎,征夫念桑梓。

揽衣轩楹间,啸歌何穷已。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来鹄 唐温如 魏征 林佩环 刘子玄 刘昚虚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