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粥通幽径,松杉蔽野门。
眼空楼外碧,身落洞前村。
荷静风岩晓,梅开雪月昏。
环山书未捲,林薄鸟声喧。
豆粥通幽径,松杉蔽野门。
眼空楼外碧,身落洞前村。
荷静风岩晓,梅开雪月昏。
环山书未捲,林薄鸟声喧。
这首诗描绘了王氏山居的宁静与清幽之景。首联"豆粥通幽径,松杉蔽野门",通过豆粥和小径,展现出山居生活的简朴,而松杉的茂密则暗示着环境的自然与僻静。颔联"眼空楼外碧,身落洞前村",诗人以视觉和心境的开阔,描绘出山居视野的开阔和仿佛遁入世外的感觉。颈联"荷静风岩晓,梅开雪月昏",进一步描绘早晨山间荷花静立,傍晚梅花在雪月映照下开放,动静结合,营造出一种清冷而美丽的意境。
尾联"环山书未捲,林薄鸟声喧",诗人沉浸在阅读中,山间的鸟鸣声却打破了宁静,反而增添了生机,反映出诗人虽隐居山林,但并未完全脱离尘世,而是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整体上,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生活的闲适与诗意,体现了宋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金华山人王孝子,自来生长金华里。
阿母初生孝子时,鸣鹊飞来树头止。
子生日长母日健,每听鹊声心辄喜。
鹊声在树母在堂,孝子晨昏具甘旨。
愿言阿母享遐龄,鹊声喳喳长在耳。
阿母生子愿子贤,今子作官东海涘。
一朝母逝鹊不来,回首家乡隔山水。
鹊不来兮其奈何,母子恩情那得已。
天高地深恨无托,作轩名鹊良有以。
我亦飘零未归客,父母早殁失怙恃。
十年空守骨肉函,有泪不入黄泉底。
故山非无一抔土,长路风尘阻戎垒。
闻君孝行未识君,为记诗章持送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