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泉路月为家,寂寂春风梦碧纱。
自是空思肠断处,归来烟雨送残花。
悠悠泉路月为家,寂寂春风梦碧纱。
自是空思肠断处,归来烟雨送残花。
这首挽诗以幽静凄美的意境,描绘了逝者与生者的别离之痛。首句“悠悠泉路月为家”,以“悠悠”二字开篇,营造出一种悠长而深远的氛围,仿佛引领读者步入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世界。月光如水,照耀着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道路,暗示逝者已安息于月光之下,将月作为自己的家园。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寄托了对逝者的怀念之情。
次句“寂寂春风梦碧纱”,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寂静与哀愁的氛围。春风轻拂,带来了生机与希望,但在这首挽诗中,却显得格外寂寥。梦中的碧纱,可能象征逝者留下的美好记忆或未竟的愿望,与现实的寂寥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逝者深深的思念。
“自是空思肠断处”,直抒胸臆,点明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哀伤。在这样的时刻,思念之情如同刀割,让人难以承受。这句诗深刻地揭示了人世间的离别之痛,以及对逝去生命的深切怀念。
最后一句“归来烟雨送残花”,以一幅烟雨蒙蒙、落英缤纷的画面收尾,既是对逝者归途的想象,也暗含了对生命短暂、美好易逝的感慨。烟雨中的残花,既是自然界的一幕,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象征着逝者虽已离去,但其影响和记忆如同这不绝的春雨,永远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整首挽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念之作。
羊公作三公,政办一肱折。
功名方鼎来,讵叹养生拙。
孙郎少奇伟,面满若霜月。
胡为忽颠隮,有物食之缺。
宁非造物意,怪子卧岩穴。
长年脸边红,漫自供酒缬。
顾令冠盖底,未省识此杰。
何妨暂相顾,一访唐举决。
朝来清镜里,黄色两眉彻。
居然万马群,老骥已超绝。
聊将钓竿手,遮日向西阙。
琼林风帽稳,醉度樱笋节。
从渠关宴上,儿女笑鬷蔑。
谁能为公豪,玉瑑挥作雪。
如来禅,祖师道,切忌将心外边讨。
从门所得即非珍,特地埋藏衣里宝。
禅家流,须及早,拨动祖师关捩,抖擞多年布袄。
是非毁誉付之空,竖阔横长浑恰好。
君不见寒山老,终日嬉嬉,长年把扫。
人问其中事若何,入荒田不拣信手拈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