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英人去已千年,留与先生泛酒船。
昔日避谗今避世,黄花独识两翁贤。
餐英人去已千年,留与先生泛酒船。
昔日避谗今避世,黄花独识两翁贤。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艾性夫的《渊明采菊图(其一)》。诗中表现了对古人餐英(指晋代高士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的向往。
"餐英人去已千年,留与先生泛酒船。"
这两句通过对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场景。餐英即指陶渊明,他崇尚简约生活,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千年之后,这种生活态度依然被后人所缅怀。
"昔日避谗今避世,黄花独识两翁贤。"
这里的“昔日避谗”指的是陶渊明当年为了躲避朝廷的诽谤而隐居;“今避世”则是说诗人自己也选择了退隐,逃离尘嚣的人世。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高洁品格和自身隐逸生活的自我肯定。最后,“黄花独识两翁贤”则描绘了一幅陶渊明与另一位隐者共同赏菊、交流心得的情景,显示出他们之间超越世俗的精神沟通。
整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生活理想的追忆和自我隐逸生活的肯定,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简约生活以及高洁品格的向往与赞美。
毡炉春小,正霜华蒸透,疏林红叶。
海角惊传消息惨,南国夭桃吹折。
璧月楼空,天风佩冷,富贵都抛歇。
梦回孤枕,镜中潘鬓如雪。
恰遇甲子平头,儿孙舞彩,拟把霞觞洁。
断送机声仙袂迥,分却东西鹣鲽。
碧玉箫寒,朱弦轸老,终古听呜咽。
营斋营奠,黔娄无限凄切。
絮花高。正双襟绒褪,经岁系红销。
来共春愁住,和侬约帘幕,沈碧无聊。
旧园亭、泥香融雪,带飞英、收拾杏梁巢。
一寸楼台,二分风雨,咫尺花梢。
回首天涯残照,问曾归何处,更到今宵。
独语情亲,双飞力弱,泥人杨柳纤腰。
度春影、鞦韆閒处,算年年、肠断是花朝。
又是余寒似剪,门巷饧箫。
蓦黄花、都傍战尘开,销魂故园秋。
怅西风韦杜,衰蒲细柳,一片清愁。
望里秦山破碎,泾渭自东流。
饮罢瑶池暮,日晏昆丘。
问讯胥台倦叟,但无端歌哭,争挽神州。
念浮家有约,何事苦淹留。
碧沈沈、江南旧树,怕烟波、无地著閒鸥。
千秋事,只霜花卷,为写烦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