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八声甘州.简彊村》
《八声甘州.简彊村》全文
清 / 李岳瑞   形式: 词

蓦黄花、都傍战尘开,销魂故园秋。

怅西风韦杜,衰蒲细柳,一片清愁。

望里秦山破碎,泾渭自东流。

饮罢瑶池暮,日晏昆丘。

问讯胥台倦叟,但无端歌哭,争挽神州。

念浮家有约,何事苦淹留。

碧沈沈、江南旧树,怕烟波、无地著閒鸥。

千秋事,只霜花卷,为写烦忧。

(0)
鉴赏

这首《八声甘州》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词人李岳瑞所作,以“简彊村”为题,描绘了一幅深沉而哀婉的画面。

词的开篇“蓦黄花、都傍战尘开”,以黄花盛开于战乱之地起笔,渲染出一种悲凉与无奈的氛围。接着,“销魂故园秋”一句,直接点明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战争的痛心。

“怅西风韦杜,衰蒲细柳,一片清愁。”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词人的愁绪,韦杜、衰蒲、细柳等意象,既展现了季节的更迭,也暗喻了人事的变迁和国家的衰败。

“望里秦山破碎,泾渭自东流。”秦山破碎,象征着国家的分裂与动荡;泾渭二水依然东流,却无法带走这片土地上的伤痛与悲哀。这两句将自然景观与社会现实巧妙结合,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饮罢瑶池暮,日晏昆丘。”瑶池、昆丘均为神话中的仙境,此处用以反衬现实的残酷与词人的无奈。饮罢之后,暮色降临,太阳西沉,时间的流逝无法带来任何改变,只能徒增愁绪。

“问讯胥台倦叟,但无端歌哭,争挽神州。”胥台倦叟,可能是指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词人向他询问,却只能听到无端的歌哭之声,表达出对国家命运的无力感和对未来的担忧。

“念浮家有约,何事苦淹留。”词人反思自己漂泊在外,本有归家之约,为何还要滞留于此,这既是对自己处境的自责,也是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碧沈沈、江南旧树,怕烟波、无地著闲鸥。”江南的树木在碧绿的烟波中显得格外寂寥,连悠闲的鸥鸟都找不到栖息之地,形象地描绘出一种荒凉与孤独。

“千秋事,只霜花卷,为写烦忧。”历史的长河中,无数的往事如霜花般卷起,词人为此感到深深的忧愁。这句话将个人的情感提升到历史的高度,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关切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八声甘州》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深刻反映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李岳瑞
朝代:清

1852-1927,字孟符,渭城区正阳乡庇李村人。自幼跟刘古愚读书。清光绪八年(1882)中举,次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工部主事,迁工部屯田司员外郎,兼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办铁路矿务事。“戊戌维新”期间,负责接奉传旨要务,同宋伯鲁一起组织关西学会。变法失败后,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10月被革职。遂回咸阳家巾赋闲。光绪三十一年(1905),经张济远邀请,赴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辛亥革命后,一直任清史馆编修,参与编纂《清吏稿》。晚年回归故乡,著有《春冰室野乘》三卷等。
猜你喜欢

溧水步至观堂假宿一首

秋水理归棹,徒行向溧阳。

林愁红日尽,山苦白云长。

客影随他骑,乡心过野芳。

喜看村馆近,聊得举孤觞。

(0)

效陆士衡百年歌十首·其一

一十时,两髦丱兮垂玉颜。

嬉戏歌舞常蹁跹,仰视日月不知怜。

绣襦纨裤无忧煎,折花斗草阳春天。

高堂朱户奈乐何,高堂朱户奈乐何。

(0)

惜日歌一首

今日日巳去,明日日复来。

谁将长绳系六龙,使我红颜常不摧。

芳花寂寂委绿苔,吾人难免为黄埃。

殂落不问帝王贵,撤瑟岂管圣贤才。

轩辕几杖今安在,汉家陵墓昔巳开。

仲尼往时恸颜回,后来亦悲泰山颓。

嗟余生长姑苏台,不惜青钱酿酒杯。

携琴把钓五湖上,醉来与日同徘徊。

(0)

叔禾枉舆湖上便同理棹寻南山下净慈寺一首

隐才抗贞步,达屦存同调。

琴瑟心既开,登扪兴兹掉。

浼浼北湖厉,窈窈南山眺。

双情交远襟,晟论皆清诏。

兰阳佐腾羽,翠阜延兴啸。

灵纪倏攀仰,表刹在瞻造。

金躯俨峨容,宝宇廓层峤。

五药悬采掇,八正期精邵。

虚林琅法鼓,苕木鸣芳翲。

遨衷未云巳,盘徊尽西照。

(0)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其一二八柳柳州

才气颖敏,莫邪干将。制作彪炳,凌跞班扬。

锐进速成,爰致玷缺。文场擅宗,令名不没。

(0)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其一一○尉迟鄂公

烈烈猛气,纠纠雄力。崩围摧阵,前无坚敌。

刚毅木讷,庶几其人。于古孰似,绛灌之伦。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邢邵 韩缜 于良史 黄龟年 王应麟 钱士升 王献之 元载 瞿汝稷 阎长言 陈邦瞻 程梦星 徐勉 石崇 王钦若 张柬之 崔骃 真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