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去临民社,公私必小宽。
皆云官似水,谁道县如滩。
村绝追胥迹,溪无督赋瘢。
自从陈李后,古调少人弹。
子去临民社,公私必小宽。
皆云官似水,谁道县如滩。
村绝追胥迹,溪无督赋瘢。
自从陈李后,古调少人弹。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离开民间社会的场景,表达了他对过去工作生活的一种留恋和怀念。开篇“子去临民社,公私必小宽”两句,说明官员离开时,对于公共与私人事务都有一定的放宽或解脱,可能是因为离别之际的感伤,或是对未来工作环境的期待。
接着“皆云官似水,谁道县如滩”二句,用了一个比喻,将官职比作流水,意味着仕途变化无常,同时质疑那些说县城平静如同湖面的人,可能是在表达自己对未来工作环境的不确定感。
“村绝追胥迹,溪无督赋瘢”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意境。村庄中再无官府的踪迹,溪水旁也不再有税收的负担,呈现出一种清净脱俗的景象。
最后,“自从陈李后,古调少人弹”两句,提到了音乐家陈李(可能指的是唐代的陈鸿、李龟年)之后,古老的乐曲已经很少有人演奏。这不仅是对音乐流传的一种感慨,也可理解为诗人对于时代变迁、文化渐渐淡忘的感伤。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一种淡出红尘、怀旧又略带哀愁的情绪。
前年脍鲸东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壮;
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
今年摧颓最堪笑,华发苍颜羞自照。
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叫。
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
数掩槿篱围夕照,一间茅舍背阴崖。
吾生扰扰实无乐,人事悠悠那可谐。
忧患向来侵绿鬓,登临此日费青鞋。
京华旧友凋零尽,野老逢迎一散怀。
老人登山汗如濯,倒床困卧呼不觉。
觉来五鼓日三竿,始信孤云天一握。
平生未省出艰险,两足惯曾行荦确。
含晖亭上望东溟,淩霄峰头挹南岳。
共爱丝杉翠丝乱,谁见玉芝红玉琢。
白云何事自来往,明月长圆无晦朔。
冢上鸡鸣犹忆钦,山前凤舞远徵璞。
雪窗驯兔元不死,烟岭孤猿苦难捉。
从来白足傲死生,不怕黄巾把刀槊。
榻上双痕凛然在,剑头一吷何须角。
嗟我昏顽晚闻道,与世龃龉空多学。
灵水先除眼界花,清诗为洗心源浊。
骚人未要逃竞病,禅老但喜闻剥啄。
此生更得几回来,从今有暇无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