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安之朝议哀辞二首·其二》
《安之朝议哀辞二首·其二》全文
宋 / 司马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乐易春阳暖,孤高秋气清。

老惟知自适,贫不问为生。

京兆开阡贵,延陵题墓荣。

如何帝师笔,纯孝纪名卿。

(0)
注释
乐易:快乐和容易。
春阳:春天的阳光。
孤高:孤独而高尚。
秋气:秋天的气息。
清:清新。
老:老年。
惟:只。
自适:自我满足。
贫:贫穷。
问:担忧。
京兆:古代对京城长安的别称。
开阡:开垦田地。
贵:尊贵。
延陵:古代地名,指常州一带,这里代指有德行的人。
题墓:在墓碑上题字赞美。
如何:为何。
帝师:皇帝的老师。
纯孝:纯粹的孝道。
纪:记录。
名卿:有名的大臣。
翻译
春天的快乐和温暖如阳光普照,秋天的孤独与高洁则显得清新。
年老时只懂得自我满足,贫穷时也不忧虑生存问题。
京城的显贵因开垦田地而受尊敬,延陵的墓碑因题写赞语而荣耀。
为何皇帝的老师之笔,能以纯孝记录下名臣的事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司马光所作,名为《安之朝议哀辞二首 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淡泊明志、自足自乐的人生态度。

“乐易春阳暖,孤高秋气清。” 这两句描绘了春日温暖和秋天清爽的景象,通过对自然季节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宁静。春日的阳光给人以生机,而秋天的凉爽则带来一种孤高自许的意境。

“老惟知自适,贫不问为生。” 这两句流露出诗人的超脱态度,年迈之时,只求自得其乐,对物质生活已无所谓。这里体现了古人崇尚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哲学观。

“京兆开阡贵,延陵题墓荣。” 这两句分别指代着官场仕途的繁华和后世名声的永恒。"京兆" 指的是朝廷要职,而 "开阡" 则是对高官厚禄的一种比喻;"延陵" 是古人葬身之地,"题墓" 则是在墓前留下名言以传后世。

“如何帝师笔,纯孝纪名卿。” 这两句赞美某位帝师(可能是指孔子)的文学成就和品德。"帝师" 在古代通常指的是教育皇族的学者,如孔子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其教诲被视作帝王之师;"纯孝" 则用以赞颂其德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境遇的深刻理解与超然物外的情怀。

作者介绍
司马光

司马光
朝代:宋   字:君实   号:迂叟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生辰: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猜你喜欢

喜雨

稻田渴水十日晴,水车踏转如雷鸣。

老夫中夜喜不极,睡觉枕前闻雨声。

(0)

送郭少参希彦之蜀·其一

欲重金躔地,应资琐闼声。

天连巴子国,江尽宕渠城。

蛮府传新檄,賨人候去旌。

葛山遗迹在,知不愧勋名。

(0)

挽同年李检讨成甫四首·其三

白骨归新土,青山闭旧庐。

苔缘题遍壁,蠹满读残书。

凤老梧桐死,霜寒橘柞疏。

佛天畴昔愿,今日定何如?

(0)

送吴尚之太史谒告归桐城

与君三载游燕市,方内共结烟霞侣。

清夜焚香礼法王,临风挥麈谈玄理。

君今拂衣归皖城,伊人遥在江水滨。

一片素心向谁吐,三车疑义向谁论。

万事无如归去好,有足何妨蹈三岛。

看君匹马度春明,使我心飞邯郸道。

(0)

送从军罗山人还大足

老去渐思云水乡,苔斑蚀尽绿沈枪。

青袍白马翻然去,念取昌州旧海棠。

(0)

竹枝词·其六

长樯铁鹿破洪涛。木绵子花七尺高。

搜时蛮力强三虎,抛掷轻如一鸟毛。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