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全文
唐 / 武平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銮舆上碧天,翠帟拖晴烟。

绝崿纡仙径,层岩敞御筵。

云披丹凤阙,日下黑龙川。

更睹南熏奏,流声入管弦。

(0)
翻译
銮舆升上青天,翠色帷帐拖带着晴空的轻烟。
险峻的山崖弯曲出仙境的小路,层层岩壁展现出皇家的宴席场地。
云雾中显露出红色的凤凰宫阙,阳光照射在黑色的龙川之下。
更听见了南方薰风的乐曲,那美妙的声音融入了管弦之中。
注释
銮舆:皇帝的车驾。
碧天:蔚蓝天空。
翠帟:绿色的帷帐。
晴烟:晴朗的云气。
崿:险峻的山崖。
纡:弯曲。
仙径:仙境般的小路。
御筵:皇家宴会。
云披:云雾缭绕。
丹凤阙:装饰有丹凤的宫殿。
黑龙川:可能指黑色的河流或象征性的地名。
南熏:南方温暖的微风。
奏:音乐演奏。
流声:流淌的声音。
管弦:乐器,如管乐和弦乐。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雄伟的山景画面。"銮舆上碧天,翠帟拖晴烟"中,“銮舆”指的是连绵起伏的山峰,“碧天”则是蓝色的天空,而“翠帟”指的是绿色的帷幕,这里形容山势如同拖动着的帷幕,拖曳出层层叠叠的晴烟。开篇即展现了诗人面对壮丽山色时的心境和视觉感受。

"绝崿纡仙径,层岩敞御筵"一句中,“绝崿”意味着高峻陡峭,“纡仙径”则是蜿蜒曲折的通向仙境的小路,而“层岩敞御筵”则形容山石层叠,宛如铺设的御用席子。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山之高大和人之渺小,同时也描绘出一幅人迹罕至、仙境般的自然景观。

"云披丹凤阙,日下黑龙川"中,“云披”形容云雾如何在丹凤阙(可能是某座宫殿或山峰)上飘动,而“日下黑龙川”则描绘出太阳照耀下的黑龙川,水流潺潺,映照着金色的光辉。这两句通过对云和日的刻画,增添了诗中的动态美和神秘色彩。

"更睹南熏奏,流声入管弦"一句中,“更睹”意味着再次看到或听到,“南熏奏”可能指的是南方特有的乐曲或者是某种祭祀活动的声音,而“流声入管弦”则形容声音如同流水般悄然进入乐器之中。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音乐和自然之声的欣赏,通过听觉的描绘,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高超山水田园画意境,更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审美情趣。

作者介绍
武平一

武平一
朝代:唐

武平一,名甄,以字行,武则天族孙,颍川郡王载德子。博学,通《春秋》。后在时,畏祸不与事,隐嵩山,修浮屠法,屡诏不应。中宗复位,平一居母丧,迫召为起居舍人,乞终制,不许。景龙二年,兼修文馆直学士,迁考功员外郎。虽预宴游,尝因诗规戒。明皇初,贬苏州参军。徙金坛令。既谪,名亦不衰。开元末卒。诗一卷。
猜你喜欢

五月十八日接本师和尚示札

五月天山鸿雁回,披衣三拜寸椷开。

一条楖栗欣犹健,万里乡关嗟已灰。

座下半成忠义鬼,峰头空剩雨花台。

人间自是浮云过,檐雀风铃亦助哀。

(0)

秋呓八首·其二

日光暗淡鸊鹈寒,独上牛车泪已湍。

魏绛读来成画虎,文山到死愿黄冠。

乡心未尽鼍声急,陵树先凋鹤梦残。

正拟招魂秋草里,疏钟微月夜漫漫。

(0)

冬日偶成十首·其七

箪豆亦有争,何况是阿堵。

古圣喻毒蛇,道旁不肯顾。

往往骨肉残,伊维此之故。

苟免寒与饥,毋去人所恶。

外示夷之清,中怀蹠之污。

遂使烟霞间,翻作井市路。

安得乐道人,相与宝淡素。

(0)

雪中同我存围棋

世事尽如此,黑白安足争。

雪片大如掌,栖身复打枰。

十指化作水,犹闻落子声。

(0)

人家小儿女,举头见月笑。

山中老洞猿,见月一长叫。

物感固自殊,明月同一照。

(0)

九青

蜀郡名园昼掩扃,佳人笑语尚亭亭。

风前玉立何生梦,犹自题诗醉未醒。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乔行简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崔元略 滕珦 王嫱 梁焘 都穆 温峤 班婕妤 陈时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