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小儿女,举头见月笑。
山中老洞猿,见月一长叫。
物感固自殊,明月同一照。
人家小儿女,举头见月笑。
山中老洞猿,见月一长叫。
物感固自殊,明月同一照。
这首诗描绘了月光下不同生物对月的不同反应,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生命的独特性。
首句“人家小儿女,举头见月笑”,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家中的孩子们抬头看见月亮,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这不仅表现了孩童对美好事物的单纯喜爱,也体现了月光在人们心中所激发的温暖情感。
接着,“山中老洞猿,见月一长叫”,将视角转向山林深处的老猿。它们见到月亮时,发出一声悠长的啼叫。这种行为可能与猿类的社交习惯或对月光的特殊感应有关,展示了动物世界中对自然现象的独特反应。
“物感固自殊,明月同一照”则点明了主题,指出尽管万物对月光的反应各不相同,但月光本身却是普照万物,不分彼此。这一句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强调了自然规律的普遍性和生命体验的多样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人类和动物面对月光的不同反应,巧妙地探讨了自然与生命、共通与差异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武城郭门外,阜垤集鹳鸟。
朝来讶骤迁,巢于墓门表。
鸟乃识天雨,见机亦云早。
谁知水患兴,墓门且为沼。
徘徊发长唳,翘翘巢难保。
悲哉非不智,择地何草草。
不见高飞鸿,厉翮摩苍昊。
高祖平生好谩骂,张王执礼身愈下。
贯高赵午尔何人,负气乃欲臣弑君。
柏人县中贼暗伏,上过心动不肯宿。
怨家告变王逮捕,自刭终何补。
贯高榜笞无完肤,王事幸白王已污。
自谓吾王孱王也,不知孱王真长者。
淮阴彭越尽强王,或杀或醢皆灭亡。
高祖之德不可负,孱王几被公等误。
高祖见黥布,公然踞床洗。
帝王作用自不同,厚其供张薄其礼。
笑彼骊山徒,易怒亦易喜。
所愿无多略可知,帐御饮食而已矣。
君不见,狂生入谒汉天子,长揖不拜上遽起。
急挥两女趋辍洗,延揽英雄乃若此。
骊山之徒宁兄比,嗟嗟何怪踞床洗。